第三卷 浴血大淩河 三十一 可汗大點兵(1 / 2)

廣寧大道上煙塵滾滾,數萬大軍齊頭並進,旌旗獵獵,人喊馬嘶,蔚為壯觀。正紅旗、鑲紅旗、正黃旗、鑲黃旗、正藍旗、正白旗、鑲藍旗、鑲白旗……後金八旗精銳盡聚於此,軍容之盛,實屬空前。大道上不斷有身披銀甲的騎士飛馳而過,而在隊伍的後方,一根根皮鞭在空中揮舞,發出令人汗毛倒豎的呼嘯聲,接著就是皮鞭落在身上的輕脆響聲,和壓抑不住的慘叫。衣衫破爛、麵黃肌瘦的包衣奴才在主子的皮鞭抽打之下推著小車,背著沉重的兵器,極力加快腳步,手腳稍慢就會招來一頓鞭子。這些負責運送兵器糧草的包衣奴才還算輕鬆的,最倒黴的是那些運送大炮的。吃足了明軍火炮的苦頭之後,後金也搜羅人才,開始自己鑄炮了,這是他們鑄出來的第一批大炮,不是很成功,但至少能打響。能打響就能要人的命,夠用了。這些大炮重得要死,一門少說也有幾千斤重,十匹挽馬都很難拉得動。那些包衣奴才在後麵推著炮車,帶著菜色的臉憋得通紅,脖子上的血管繃到極限,努力推動炮車好讓馬走得快一點。他們幹活不謂不認真賣力,可皮鞭還是不斷的落在他們身上,一鞭下去就要從他們身上扯下一大塊布料和皮肉。不斷有人倒斃在路上,監工隻是讓人抬到路邊一扔就算了,該怎麼幹還是怎麼幹。

蹄聲又起,一名身披金甲的、身材高大的女真貴人帶著數十白甲兵飛馳而來,大道上的後金將士紛紛勒住戰馬,朝他放聲歡呼:“汗王!汗王!”數萬人的歡呼聲由遠布近,仿佛洶湧而來的海嘯,淹沒了一切聲音。那些包衣奴才匍匐在塵埃裏,連頭都不敢抬,他們還沒有資格朝這位女真貴人歡呼致敬的資格。

這位相貌堂堂、貴不可言的女真貴人,正是努爾哈赤最出色的兒子,同時也是明朝最可怕的敵人,皇太極。跟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等兄弟一樣,皇太極也是從小就跟著努爾哈赤南征北戰,是在戰火中長大的。努爾哈赤打了一輩子仗,他的兒子們個個都身經百戰,是獨當一麵的大將,但其中最為出色的,還是皇太極。跟莽古爾泰這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純粹武將不一樣,皇太極文武全才,不僅能征善戰,還學富五車,與明朝投降的文官交談的時候,他更像是一位學識淵博、彬彬有禮的大儒,而不像殺人不眨眼的大將。不管是對女真人,對蒙古人,還是對漢人,他似乎都有著一種與生俱來的強大自信,他可以從容自若的與被俘的明朝文臣武將論道,可以縱馬與女真健兒狩獵於山林之中,可以在大草原上彎弓射雕,不管是誰,都會被他過人的魅力所征服,甘心為他所驅馳。但他同時也是一位心狠手辣的陰謀家,努爾哈赤臨終時曾叮囑四大貝勒一定要團結,有什麼事情要商量著辦,這位仁兄當麵唯唯諾諾,繼位之後馬上變了臉,開始變著手法收拾那幫兄弟了。去年阿敏救援關內四城失敗,帶著一幫殘兵敗將逃回來,馬上被他關了起來,剝奪了一切權力;大淩河之戰結束後,他又以莽古爾泰嗜好打獵,累瘦了戰馬,以至於不少兵馬無法出動,打亂了他的全盤計劃為由,把莽古爾泰也給關了起來,這兩個倒黴蛋的牛錄和包衣奴才自然盡歸他所有了。代善還算識相,見勢不妙馬上裝孫子,這才沒有被他收拾掉。站在莽古爾泰和阿敏的立場,這貨的所作所為是非常不道德的,但對於後金政權而言,這種中央集權的舉措卻是極為必要的,正是從皇太極開始,後金正式完成了從一個組織鬆散的強盜集團到帝國的蛻變,那兩個倒黴蛋不幸成了祭品。

明朝重築大淩河城,這麼大的動作自然瞞不過皇太極的眼線。幾乎是在關寧軍開工的第二天,他就作出了決定:打!一定要狠狠的打!之所以一直拖到現在才動用,原因有二:第一,莊稼快成熟了,戰馬也要抓秋膘,必須等收割完莊稼,才有充足的人力去打大淩河城;第二:他想等關寧軍把城築得差不多了,大軍進駐了再打,利用大淩河城作誘餌,迫使明軍精銳源源不斷的前來支援,然後圍點打援,以大淩河城為磨心,將明軍的有生力量一點點的磨光!七月下旬,秋收一結束,他馬上就下令征調大軍,開赴大淩河城準備強拆。後金八旗自不必說,就連臣服於後金的蒙古部落也接到了命令,喀喇沁、察哈爾、科爾沁等各部落共出兵一萬餘人,火速前來會合。遼西大地的平原上,山地中,到處都是那些身穿皮甲蓬頭垢麵的蒙古輕騎剽悍的身影,這路大軍的加入使得後金總兵力超過了五萬人,聲勢更盛!

後金跟明朝打了幾十年,大戰小戰不知凡幾,但是動員起這麼多兵力的戰役,實在是屈指可數,這場戰役的結果,將直接決定兩個國家的命運。

皇太極朝向他歡呼致敬的後金勇士微微點頭,馬不停蹄的往前飛馳。他喜歡這種場麵,甲士崢嶸,殺氣衝天,有這數萬虎狼之師在手,何事不可成?哼,孫承宗老匹夫,你欺我後金無力攻堅,居然想以守代攻是吧?這次我定要給你一個大大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