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我車既攻,我馬亦同 四十九 垂問1(1 / 2)

額哲對林丹汗的死絲毫不感到意外。

林丹汗的身體一直不是很好,長年征戰已經讓他油盡燈枯,一次次讓後金打得大敗虧輸,在草原上落荒而逃的痛苦經曆更是摧毀了他的健康,青藏高原的氣候也讓他頗為不適應,因此在退到青海之後就病倒了,在額哲奉命領兵前來銀川後不久,他更是染上了致命的天花,很快便一命嗚呼了。這位仁兄隻能用“誌大才疏”來形容,他誓要統一草原,重現成吉思汗的榮光,並且終生為此而努力,誌向固然高遠,也壯懷激烈,然而卻欠缺一點運氣。他繼位時明朝已經日薄西山,他未嚐沒有機會率領蒙古鐵騎重新入主中原,然而在這個節骨眼上,後金卻強勢崛起,不僅壓著明朝打,同時也將林丹汗揍得頭破血流,他對後金的戰績隻能用“屢敗屢戰,屢戰屢敗”來形容,在一次次慘敗中丟光了地盤不說,還眾叛親離,以至於在最悲催的時候,這位蒙古大汗身邊的牧民隻剩下不到四萬帳。在他死後不久,他的死對頭後金再次發兵遠征蒙古,直逼青海,他的寶貝兒子率領殘餘的部族向後金投降,那幾個老婆也改嫁了皇太極。這還不算什麼,最要命的是,他的兒子們後來卷入了一場背叛後金的風波中,被後金斬盡殺絕,他的血脈徹底的斷了!敗光了基業,老婆嫁給了仇敵,香火也斷了,這位仁兄的一生簡直就是個大櫥櫃,裏麵杯具餐具一大堆。不過現在還好,他的寶貝兒子已經找到了一個更加可靠的靠山,他的部族得以生存下去,估計那幾個老婆也用不著嫁給皇太極,往他頭上扣上一頂綠油油的帽子了,這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吧。

額哲得知林丹汗死後,並沒有過於悲傷,相反,還感到一陣輕鬆。不僅僅是他,他所帶來的三千鐵騎也是這樣,並非他們沒有良心,而是……這位大汗的雄心壯誌對於整個部族而言已經成了沉重的負擔,他那虛弱到極點的部族已經沒有能力去承載他傳大的理想了,他的部族早已放棄了一切不切實際的幻想,隻想好好生存下去,他死了,大家隻會感到如釋重負。沒有任何多餘的動作,那三千鐵騎馬上就擁護額哲繼位,成為蒙古新一任草原之王。隻是這位草原之王有點兒水,因為他麾下的將士不過萬人,牧民不過四萬帳而已,還不如土默特、鄂爾多斯、敖漢等部呢。不過,從天雄軍那裏得到大批精良的武器後,這位草原之王的實力已經大增,重振雄風是不可能的,但割據一隅完全辦得到。隻是額哲對此毫無興趣,得知林丹汗死後,他留下兩千人馬在銀川平原繼續接受天雄軍的訓練,自己帶領一千人馬穿越河西走廊前往青海,把留在青海的族人全接過來————青海畢竟不是久留之地,那裏糧食極度匱乏,氣候高寒,更有強悍的藏人對他們虎視眈眈,條件都談妥了,他當然要盡快將整個部族帶離那片是非之地啦。

送走了額哲,盧象升正準備啟程返回大同,傅宗龍便到了。這老頭子也不容易,年紀那麼大了,居然一口氣從北京跑到了銀川,可見他那身板還是挺壯實的,還能再幹十幾年。盧象升對傅宗龍的到來頗感吃驚,趕緊上茶,等傅宗龍喝掉了好幾盞茶,總算緩過一口氣來了,他有些詫異的問:“傅大人,你怎麼來了?”

傅宗龍沒好氣的說:“我的好侯爺,你知不知道自己幹了些什麼好事?就因為你,整個京城都吵翻了!”

盧象升一頭霧水:“下官幹了什麼,讓京城起了這麼大的風波?”

傅宗龍瞪了他一眼:“你要與林丹汗結盟,大量接納蒙古部落,幹得可謂驚世駭俗,京城能不吵,不鬧麼!”

盧象升啞然失笑:“這有什麼好吵的?建奴在草原上的勢力極大,下官既然來到了九邊地區,就得設法削弱他們,至少也要讓他們不能再在草原上來去自如,借道蒙古肆無忌憚的入侵京畿重地,而林丹汗部是非常理想的盟友……林丹汗在草原上擁有巨大的影響力,隻要他擁有較強的實力,登高一呼,必定從者如雲,隻消給他一點物資,他馬上就會變成建奴的勁敵,不與林丹汗結盟,豈非愚蠢!”

傅宗龍歎氣:“理是這個理,但是有人就是看不到!他們瘋了似的反對,口口聲聲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侯爺此舉有資敵的嫌疑,要你殺了額哲,滅了林丹汗所部!”

盧象升眸中迸出一絲怒意:“又是那幫言官幹的好事?”

傅宗龍說:“不僅僅是那幫言官,連王應熊、吳宗達都鬧開了。唉,當道諸公的私心啊,真是太重了!”

盧象升藏在袖子中的拳頭已經捏緊:“那聖上怎麼說?”

傅宗龍說:“聖上還是支持侯爺的,否則就不會讓老夫親自跑一趟了。”說到這裏,他露出欣慰的笑容:“老夫路過蔚縣的時候看到滿山牛羊,戰馬骨幹精堅,渾身是膘,路過大同的時候看到大同百廢俱興,每日運煤的馬車不絕於途。等到了銀川,又見銀川田連阡陌,打穀場上稻穀堆積如山,這情景都有上百年沒有出現過了吧?皇上派侯爺駐守九邊,真的是選對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