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我車既攻,我馬亦同 五十一 金山西見煙塵飛1(1 / 2)

盧象升和傅宗龍回到大同的時候,大同盆地已經變了樣。往日的大同總是彌漫著一股令人窒息的腐朽氣息,除了往塞外走私糧食鐵器等軍國利器之外,大同人就沒有別的活路了,而走私可是暴利,晉商集團是不會容忍任何人插進來分一杯羹的,外地人想在大同立足,實在是太難了。但是現在大同人煙稠密,幾十萬畝軍田已經開墾完畢,而隨軍而來的移民也見縫插針,開墾出比軍田更多的農田,這些開墾出來的田還不能種小麥,所以屯田的軍民就種了土豆、蘿卜、紅薯、大豆、紅豆、黑豆、白菜、黃瓜等作物,一畦畦的紅紅綠綠,十分誘人。每天都有人收了菜,然後一車車的運到關外去賣,草原上是種不了菜的,這些青菜在草原上可以賣出天價,一擔白菜牽回幾頭羊那是常有的事情————誰讓那些牧民不會種菜呢?坑的就是你們!大豆、紅豆、黑豆早已收割,現在都曬幹進倉了,這些豆子是人和牲畜的口糧,把它煮爛了加點油鹽,有米飯的時候可以當菜,買不起米了也能當飯吃————就是會狂放屁而已。

土豆和紅薯的收成也相當不錯,雖然沒有達到內地的水平,但也比小麥的產量高出八九倍,種了整整五十萬畝,怎麼著也夠吃了。現在澱粉加工廠的風磨正在晝夜不停地轉動,磨出一袋袋土豆、紅薯澱粉來————跟直接啃土豆和紅薯相比,大家還是更喜歡吃澱粉加工而成的麵條、麵包、饅頭。

傅宗龍對這紅紅火火的局麵簡直滿意極了,在他看來盧象升簡直就神了,把他扔到大同這等貧瘠之地他也能經營出如此紅火的局麵,如果以前大明的邊關將領有盧象升一成的本事,早他娘把蒙古人給修理得服服貼貼了!這也讓他越發?的堅定了支持盧象升所作出的一切決定的決心:能在如此貧瘠的地方做出這樣的事業的人,能錯嗎?他在大同逗留了十多天,著實領略了一番邊塞風光,這才滿意的打道回府。

傅宗龍打道回府後不久,額哲小王子便帶領林丹汗留給他的最後一筆遺產————四萬帳牧民抵達銀川,錢瑜依照盧象升的吩咐,將他們當中一半人安置在阿拉善草原,另一半遷入銀川。留在草原上的那一部份繼續放牧,為天雄軍提供戰馬、肉食、奶酪,而遷入銀川城的那一部份離開了草原,將成為專業的雇傭軍,世代以打仗為生,平時拿著打仗換來的錢花天酒地,要打仗了馬上拎起馬刀騎上戰馬,追隨大明的旗幟征戰四方————不得不說,比起趕著牛羊在草原上終年奔波來,蒙古人還是更喜歡這種愜意而刺激的生活,他們天生就喜歡去打仗。

額哲的依附還給天雄軍帶來了一筆異常寶貴的財富:整整六千匹鐵蹄馬!

鐵蹄馬是蒙古馬中的佼佼者,蹄質堅硬如鐵,不用釘馬常也能在遍地碎石的鬼地方飛奔而不必擔心會受傷,它耐力與爆發力並存,在大草原上一晝夜疾馳三四百裏那是輕鬆加愉快————換了歐洲的高頭大馬,早就不知道累死多少匹了。這是打閃電戰最為理想的馬種,不管是楊夢龍還是盧象升都垂涎三尺,下了大力氣去搜集,然而所得甚少,現在額哲一口氣給天雄軍帶來了六千匹,盧象升自然喜出望外。額哲也很識趣,把這六千匹鐵蹄馬全部送給了盧象升。當然,盧象升也沒有白要他的,專門在銀川平原劃出了一塊土地送給額哲,粗算下來,定居的蒙古人每戶能分到二十畝左右,這塊土地的產出供養額哲的親屬和他的軍隊是綽綽有餘了,同時還給了額哲帳下牧民的孩子接受教育的權利,他們的孩子可以跟漢人的孩子一起到新開辦的學堂去讀書,學習漢人的文化。

額哲依附是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在草原上掀起了驚濤駭浪。要知道,林丹汗雖然落魄,但畢竟是名義上的蒙古王,大家雖然對他打仗的本事不敢恭維,甚至曾經落井下石,但是不管怎麼說,草原王就是草原王,他的血管裏流著成吉思汗的血液,是蒙古人的驕傲。如今他的兒子居然自甘墮落,跑到漢人的城市去定居,成為漢人的鷹犬,大家簡直就難以置信!不知道多少蒙古部落破口大罵,聲稱額哲是個貪圖享樂的懦夫,根本就沒有資格做一下蒙古人!實力最為強悍的土默特部罵得最凶,聲稱額哲簡直就是蒙古人的恥辱,他們誓要攻入銀川,抹掉這個恥辱!

那些破口大罵的家夥肯定沒有嚐過孤立無援,四麵受敵,被後金追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的滋味,這是典型的站著說話腰不疼。

邊關地區的漢人則對此表示歡迎,那麼多蒙古人歸附,意味著少了十幾萬躲在草原上盯著邊牆,一天到晚琢磨著哪裏防禦比較鬆懈,可以讓他們破邊而入去搶上一票的惡棍,他們的安全更加有保障了。

不過,目前的形勢還不容樂觀。生活在邊關地區的人都知道,秋高氣爽的時節,草原上的狼群眼睜又冒出了綠光,準備大舉入侵了。這個時節,戰馬膘肥體壯,秋季氣候幹燥而涼爽,很少下雨,河流水位降到一年的最低點,正是南下的黃金季節————氣候、風向都如此有利,不狠狠的搶上一票簡直就沒有天理了!宣大今年不是獲得豐收了嘛,那一倉倉的麥子、稻穀、大豆,對遊牧民族有著無法抗拒的吸引力,他們已經按捺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