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夢龍勒住戰馬,矗立在太行山上,迎著刺骨的山風,觀看著前方地形。
山西,表裏河山,雄偉險峻的太行山、中條山、呂梁山、太嶽山……一連串山脈將它切割成一個個相對封閉的珍珠狀盆地,黃河、晉水、汾河等名河穿山鑿壁,以自然之偉力劈開山脈,形成一條條河穀,將這些珍珠狀盆地串聯起來,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地理單元。險峻的太行山將山西與河南、河北隔絕開來,但是造物者又以無以倫比的偉力,在太行山上劈開八條小陘,這就是著名的太行八陘。
第一陘為軹關陘,是山西通往洛陽的要道。軹,軹關陘的最後一關為現侯馬市南的鐵鈴關,形勢險峻,自古為用兵之地。
第二陘是太行陘。在今河南省沁陽市西北三十五華裏處,陘闊三步,長四十華裏,形勢雄峻,素稱天險。由此陘南下可直抵虎牢關,是逐鹿中原的要陘之一。
第三陘是白陘,在山西省陵川縣東約三十公裏處。據此陘可南渡黃河攻開封,東可向大名進擊,北可窺安陽、邯鄲,是個可攻可退可守的軍事要地。
第四陘為滏口陘,在今河北省武安縣之南和磁縣之間的滏山。是溝通豫北安陽和河北邯鄲與晉的孔道。
第五陘是井陘,井陘為古關名,又稱土門關,是連通晉冀魯的要衝,其軍事地位十分重要。
第六陘是飛狐陘,位於今河北省淶源縣北和蔚縣之南兩崖峭立,一線微通,蜿蜓百裏。
第七陘是蒲陰陘在今河北省易縣西紫荊嶺上,其地峰巒峭峙,仄陘內通,是達山西大同的軍事要隘。
第八陘即為軍都陘,在今北京市昌平縣西北之居庸山,其地層巒疊嶂,形勢雄偉,懸崖夾峙,巨澗中流,奇險天開,是古代出燕入晉北去內蒙塞外的咽喉之路。
僅僅從這些地名,就不難感受到山地西形之險峻,自古以來,任何一個朝代想統一中國,山西都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從東往西打的話,極少有成功的先曆,倒是從西往東打,沿著太行八徑四麵出擊,威力無比,比如大秦、大漢、大唐,都是在陝西蓄力,以山西為跳板拿下華北平原,然後以泰山壓頂之勢往南攻,一舉統一中國,而宋朝沒能遵從這一路線,因此統一來得異常艱難,如履薄冰。終兩宋一朝,也沒能像秦漢隋唐那樣開疆辟土,橫絕塞外,而是年複一年的被動挨打。山西就是這麼個地形,從東往西打很難,從西往東打也很難,兩千多年前的秦國為了打通通往中原的道路,在山西苦戰了幾百年,最後幾十萬大軍在長平戰場拚得死傷過半,才算是徹底啃下了這塊硬骨頭。由此可見,山西是何等的難啃!
但是,再怎麼易守難攻的險關要塞,也得有人去守才行,現在……
他望著大批裹在平民裏,漫山遍野的逃過來的潰兵直搖頭。現在大半個山西已經解除了武裝,就剩下天雄軍和一點蒙古屬國騎兵還在抵抗,不過那點兵力也隻夠保住大同盆地、蒲陰陘、飛狐徑、軍都陘,阻止蒙古騎兵抄斷他們的後路和經軍都陘殺入河北,威逼北京,至於井陘至軹關陘這廣大地區,他們已經無能為力。而山西各地方的軍隊也不知道在搞什麼鬼,不是望塵即潰就是望風而降,任憑蒙古大軍橫衝直撞,攻城掠地,如入無人之境!除非天雄軍能夠騰出手來,否則,想靠這些孬種擋住蒙古軍,那是做夢!
山風吹過來,出奇的冷,從前胸一直凍到後背。楊夢龍一連打了幾個寒戰,他現在都還在發燒,受不得風寒,但是山西形勢危殆,他也隻能拖著病體出發,頂風冒雪趕往陽泉,希望能將這個大窟窿堵住。隻是這一路奔波,他的病情又加重了。紅娘子見狀解下披風披在他的身上,有些心疼的問:“還要繼續趕路嗎?”
楊夢龍咳嗽著說:“必須盡快抵達陽泉。”
紅娘子說:“可是現在太原已經丟了,整個山西都保不住了,陽泉距離太原僅二百餘裏,韃子騎兵隻要一晝夜就能殺到,我們這麼點人過去又有什麼用?”
楊夢龍咳嗽得更加厲害了:“咳咳……必須……必須將他們堵在太行八陘之外,否則……咳咳咳……就……沒……沒法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