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邁向輝煌 十七 破關1(1 / 3)

山海關距離秦皇島隻有三十多裏,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早在隋朝,中原王朝就在這裏修築關隘,防禦來自北方的強悍民族,在隋唐與高句麗長達數十年的戰爭中,山海關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這座在當時還名不經傳的關隘見證了高句麗這個東亞強國的興衰。當大唐滅亡、契丹崛起之後,這一閃隘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後唐時期,石敬瑭在太原造反並向遼國求援,遼國雄主耶律德光有心出兵,但是大遼太後卻說:“如果我們出兵求援太原,盧龍軍出兵攻打渝關,我軍必須火速回援……如此首尾不能相顧,實在危險,太原不可救!”當時的山海關叫渝關,而當時的盧龍節度使在各節度使中實力並不算很強悍,然而就因為盧龍軍能夠威脅渝關,竟然迫使強悍的遼軍不敢去支援石敬瑭,山海關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到了明代,山海關的重要性已經充分顯示出來了,哪怕當時的都城遠在南京,帝國的統治也也不敢輕視這一戰略要地。洪武十四年,中山王徐達奉命修永平、界嶺等關,帶兵到此地,以古渝關非控扼之要,於古渝關東六十裏移建山海關,因其北倚燕山,南連渤海,故得名山海關。山海關長城曆經洪武、成化、嘉慶、萬曆、天啟,耗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前後用二百六十三年時間,最後在崇禎年間,終於竣工,將昔日一個不起眼的關隘變成了七城連環,萬裏長城一線穿的軍事城防係統,“天下第一關”由此誕生。這是一道堅固得足以令任何冷兵器時代的軍隊絕望的防線,高達十四米的城牆與連綿萬裏的長城壁壘連為一體,屹立在群山之間,東海之濱,隻要守軍不氣餒,任你有百萬雄師也休想啃得動它分毫!在原來的時空,滿洲八旗挾著西伯利亞的寒流,一次次猛撲過來,試圖破關而入,然而卻連山海關的邊都摸不著,直到大明滅亡,這座雄關依然在關寧軍手裏,最後還是李自成作死,再加上多爾袞以裂土封王為報酬,換取關寧軍剃發易幟,這才拿下了這座雄關。估計當吳三桂點頭答應剃發易幟時候,大清的睿親王肯定打心裏鬆了一口大氣,折磨了大清幾十年的山海雄關終於兵不血刃的拿下了,真讓他打,還不知道要打到什麼時候呢!

不過如今的曆史早已被改得麵目全非,關寧軍不必再麵對大順軍和清軍的前後夾擊,左右為難了,但他們卻不得不麵對一個比大順軍和清軍要可怕百倍的對手:

已經進化到熱兵器時代的河洛新軍!

麵對雄偉的山海關,即便是強悍絕倫的河洛新軍,也不由得有些緊張。他們雖然打遍天下無敵手,但是所打的仗大多是野戰,像這種硬碰硬的攻堅戰真的很少打,現在又要麵對銅牆鐵壁一般的山海關,大家心裏都沒底。隨軍跑過來看熱鬧的凱瑟琳在看完山海關的地形之後也駭然驚呼:“就算是把整個歐洲的炮兵都調集過來,圍攻上十年也很難拿得下這樣的要塞!”

薛思明可沒有十年時間在這裏耗,他要的是速戰速決!他還想橫掃遼東,將戰旗一直插到寧古塔去呢,在這裏耗上十年,建奴的骨頭都能打鼓了!當然,他也沒有辦法調集整個歐洲的大炮,他撐死也隻能調集河洛新軍三個軍團的大炮,加起來四十門85毫米榴彈炮,三十六門160毫米雷擊炮,僅此而已。對了,還有120毫米雷擊炮,不過看看山海關那堅厚無比的城牆就知道,這種口徑的雷擊炮打上去最多也隻夠給它撓癢癢,拿它來轟山海關,不僅浪費炮彈,更浪費時間。對了,在他的堅持之後,海軍送了六門120毫米加農炮過來,這些加農炮的威力可不是85毫米榴彈炮能比的,有這些大炮在手,他有把握轟開這個烏龜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