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疾疾的馬蹄,明軍收複沈陽的消息很快就傳回北京,再通過信使,以極快的速度傳遍了全國,很快,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都響起了陣陣震耳欲聾的歡呼聲,在天津、北京、濟南、太原、開封、南陽、洛陽等地甚至舉起了數十萬人的遊行歡慶活動。南陽和洛陽百姓在夜晚一口氣放飛了三千多盞燈,慶祝大明最可怕的大敵最終覆亡。開封、天津的百姓則做了數百艘製製小船,每盞小船上麵都裝著一盞明燈,在夜幕中浩浩蕩蕩順流而下,一來是慶祝勝利,二來是祈禱不要再有戰爭。
一旦北方有戰事,苦難最深重的,始終是河南和河北的百姓。
隆武帝兌現了他的承諾:馬踏沈陽,幹掉滿清,洗雪京城淪陷之恥。不必說,全國百姓都為之歡欣鼓舞,他們不必再擔心北方那個可怕的強敵什麼時候再破關而入殺他們的人,搶走他們的財物,更不必再為那場漫場而血腥的戰事承擔沉重的賦稅了。當隆武帝通過報紙詔告天下,聲明建奴已滅,從此不再征收遼餉的時候,陽光照得到的地方都有人在歡呼。而當隆武帝隨後宣布遼東之地盡皆無主之地,關內土地貧瘠或者少地者可以移民遼東,官府免費發放種子、耕牛、農具時,那歡呼聲幾乎把天給震塌了。
不容易啊,為了遼東的戰事,他們忍受沉重的賦稅已經數十年,骨髓都快被吸幹了,現在總算是有回報了!
民間歡聲雷動,但是朝廷中樞對攻陷沈陽的反應卻有點平淡,因為這是一次意料之中的勝利。河洛新軍和天雄軍六個精銳軍團全部壓上,再加上矢誌複仇的盤錦軍團,別說清軍邊骨架子都讓楊夢龍給砸碎了,就算滿洲八旗仍然處於全盛狀態,也萬萬抵擋不住如此強大的攻勢,從河洛新軍和天雄軍出關的那一刻開始結局就注定了的,就算勝了,也沒什麼好激動。隆武帝拿著捷報說了句:“神宗、熹宗、思宗終於可以瞑目了。”舉辦了一場簡單但不失隆重的典型,獻捷太廟,然後該幹嘛幹嘛。當然,等到大軍凱旋後,他還是會在天安門舉行盛大的閱兵大典,犒賞三軍的,甭管怎麼說也是滅掉了大明的強仇大敵,這個不能差。
說實話,楊夢龍、朱聿鍵對沈陽之戰的結果並不滿意,雖然不到三天便解決了戰鬥,可謂神速,但是卻沒能抓住皇太極的後宮,尤其是已有身孕的莊妃,同樣也沒有抓住溥洛。別人跑掉倒不算什麼,但是莊妃和溥洛跑掉卻很麻煩,前者孕育著皇太極的骨血,更是一位政治女強人,憑著身為後妃的超然地位和自身的能力,這個女人極有可能將旗人殘餘勢力整合起來;而後者則是一員英勇善戰的大將,逃走的時候帶走了數千精兵,有這支精兵在手,又有莊妃母子的信任,他極有可能成為旗人中的頭號人物,不得不說,這樣的組合對大明來說始終是一個隱患。因此朱聿鍵傳旨遼東,要求三軍將士再接再厲,犁穴掃雪,務必擒住莊妃、溥洛,永絕後患,活的不行,死的也可以!
天雄軍和關寧軍不能長時間留在關外,打下沈陽之後除了閻應元和他的軍團留在沈陽之外,其餘五個軍團全部退回山海關、京津地區。閻應元和他的軍團留在沈陽適應東北的氣候,同時等待關內過來的移民。他的軍團將在沈陽一帶停留兩年時間,兩年之後便將帶上至少三萬戶移民遷移至阿勒楚喀要塞(今天的哈爾濱地區),在那裏建立奴兒幹都督府,為大明鎮守北國的門戶。清剿旗人殘餘抵抗力量、追殺莊妃和溥洛的任務就交給李惟鸞了,他和他麾下的遼東將士對旗人可謂恨之入骨,盼了多少年才盼來今天,這幫家夥跟打了雞血似的,各自帶著一兩千人,兵分八路對旗人盤據的地區進行最徹底的大掃蕩,那些曾作為旗人的仆從的蠻族也不能幸免,東北地區烽火連天,無日不戰。旗人和他們的仆從仍然悍勇絕倫,但是麵對不管是裝備還是戰術都領先了自己好幾代的明軍,光靠悍勇是沒有用的,他們的抵抗被火槍大炮無情地粉碎,一個接一個村鎮被夷為平地,一批批頭目戰死或者被俘,然後在受盡酷刑之後處死,明軍的報複來得極其殘酷,他們要讓整個東北所有民族知道跟大明作對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