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老河口小學踩踏事件:一扇鐵門與四條生命(1 / 3)

老河口小學踩踏事件:一扇鐵門與四條生命

社會

作者:葛維櫻

2月27日早上6點多,湖北老河口市秦集小學宿舍樓的鐵門沒有像往常一樣打開。全樓唯一出口,鐵門上隻有一把細鎖,三把鑰匙,住在宿舍樓裏的宿管值班老師一把,宿舍樓以外的值班老師一把,高年級學生管理員一把。6點學校響第一遍鈴,就是呼喚孩子們起床,10分鍾之內他們必須坐在另一所教學樓的教室裏,兩棟樓相隔不過幾十米,走路去也就5分鍾不到。6點10分,第二遍鈴已經響起,沒有任何老師或成年人出現。全樓502個孩子大部分已經開始通過唯一的樓梯,往樓梯口的大鐵門方向移動,而鐵門還是沒有打開……

上午11點左右,郭石頭在襄陽火車站接到電話,說兒子出事了。

小萱:明天要回家

小萱8歲了,在老河口市的秦集小學已經上了兩年學。2月26日是返校日。按照秦集小學的規定,學生必須提前一天返校,第二天早上開始新學期的學習。小萱終於穿上了過年買的新衣服,可是一去學校,就整整5天不能洗臉洗腳刷牙,這新衣服眼看是要毀了。過完年上學這天,是整個秦集小學的住校的孩子最幹淨整潔又漂亮的日子。小萱愛美,睫毛很長。看電視裏的芭蕾,她就喜歡沒事踮著腳尖走路,輕得像隻小貓。可是一去學校就意味著肮髒的生活又要來臨了。

一棟四層的舊教學樓,建於1992年,是暫時用來做學生宿舍的。可以看到校園雖然不大,但是預備出來準備新建宿舍樓的空地卻是有的。小萱一年級並沒有住進來,而是住在學校進門處左側的一大排瓦房裏。在秦集小學,蓋新的教學樓總是第一要務,多年以來,新樓蓋成,舊的就給學生們住校用。一間教室能容納20張上下鋪的床並列緊密擺放。一張床睡兩個學生,一個房間80個左右的孩子,男女分開。房間裏沒有廁所。整個這棟教學樓,都沒有廁所和水管。全校唯一的廁所,在教學樓的邊上,是一個低矮的簡陋的建築,沒有燈。高年級孩子們膽子大的,晚上本來可以摸黑結伴去,但是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學校開始對這棟樓進行嚴格的宵禁,給一樓安上了一扇鐵柵欄門。

這扇門本來是正常高度。但是上麵用橫的鐵條全部焊死,直封到頂。另一邊的樓梯早已經封死,這個樓梯口就是全樓2、3、4層502個小學生的唯一進出通道。晚上20點,關燈,落閘,睡覺。孩子們全部拉撒都在一個塑料桶裏,第二天早上再由值日生去倒。孩子第一年不大能使用這個無法蹲下也沒有依靠的廁桶,有的人尿床或弄到外麵,就會被罰倒桶,但弄髒自己卻無法洗澡。因為學校唯一寶貴的熱水,隻有午餐時的一個桶裏可以喝到,更多的時候高年級的大孩子們身長腿長更容易喝到,小萱一次也沒喝過。更不用提用熱水洗臉。洗澡或任何身體清潔都不具備條件。學生們連牙刷、毛巾等必要的生活品都沒有。但是基本上第一年的日子是最難熬的,父母覺得孩子身上總是一股臭味,有些孩子能習慣,但頭上長虱子、長一身紅色疹子是常有的事。

但是小萱始終不能適應,她喜歡洗澡,擦香香,家裏還有她專用的美羊羊罐子裏的兒童麵霜。但是不能帶去學校。學校要求和衣而睡,幾乎是外套鞋子一脫就上床。小萱從小和母親養成的各種衛生習慣,都不存在了。小萱的母親和父親本來都在杭州打工,小萱的哥哥曾經在杭州上過好幾所民工子弟小學,後來上初中因為學籍必須在戶籍所在地才能參加中考,哥哥就回到了老河口,一個人在薛集讀完初中,又去老河口市讀高中了。父親孫宗塔說:“可是民工子弟小學說拆就拆,實在是上一天算一天,打遊擊的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

更重要的是,家裏已經攢了一些錢,父母已經快40歲了,把錢帶回老家去,蓋一個臨街的房子,開一個鋪子,孫宗塔閑時回杭州去打打工,忙時照看全家,這幾乎是所有打工者的理想了。於是一家人還是回到了老河口薛集鎮徐營村。徐營原本有自己村裏的小學,2005年開始並校,到2007年,8個村子的小學全部歸到秦集小學來了。小萱2011年入校,第一年的生活痛苦極了。“孩子的腳指甲全都長在肉裏了,走路一拐一拐。頭發連成一片,冬天一手凍瘡。”星期五父親去接她,到星期天下午返校,就是一家人最難熬的時刻,小萱是撕心裂肺地哭,嚎得鄰居全都能聽到。父母狠狠心,打也打了,罵也罵了,鄰居們也覺得這家孩子嬌氣。“哪個不是這麼住校過來的?”

小萱平時並不任性,很內向,在學校也很少敢回答問題,或者向老師提出自己的要求。唯獨在上學這件事上孩子轉不過彎。學校從來不開家長會,老師隻有開學收費時才見過。孫宗塔人老實,他是去女兒住的宿舍樓看過一次才被震驚。“平時開學時去都覺得雖然艱苦,但是還可以,打掃得幹淨。”但是平時的麵貌完全不同,廁桶周圍髒得無法下腳,而且離學生的床特別近,孩子們的鋪蓋都是半潮濕,一進去宿舍樓就被熏得“頭嗡地一下”,蒼蠅漫天,水涮了一下的髒碗盆,疊起來放地上,筷子麻煩,大多孩子隻有勺子。七八十個人一間的屋子裏,連塊肥皂都找不到,也沒有洗臉盆。孩子們的宿舍裏是不住老師的,一切都靠自己。幾個宿管老師住在一樓,一樓不住學生。他當時一下子有點受不了,直接去找老師讓孩子不住校了。但是遭到了拒絕。最後父親找遍所有能找的關係和秦集村的領導打了招呼,這才被特批,每星期三可以接回小萱,孩子洗個澡,喝點愛喝的高樂高。星期四一大早5點多再送回學校。作為住校生,還是要趕上6點10分的早自習。2月26日是星期二,星期三才是新學期第一天,但是下午臨走時,小萱眼淚汪汪地讓父親保證,“一定要明天來接我回家啊!”這是孩子留下的最後一句話。

清晨6點的早自習:浩浩的自我管理

早自習是秦集小學的傳統,也是管理住校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這些孩子每天6點10分就要坐在教室裏,開始晨讀。不住校的孩子是8點鍾上第一節課。這些孩子是單獨的班。學校裏分為走讀和住校兩種班。浩浩起床時是5點56分,這個時間是因為哥哥給他一個沒有插卡,不能接打電話,但可以顯示時間上鬧鍾的手機。學校嚴禁通訊工具,這個不算。郝浩已經3年級了,他對母親說過,自己完全可以每天都在6點打第一遍鈴之前起床,還很自豪。10分鍾時間,兩遍鈴一過,6點10分以後再進教室就已經是遲到了。不存在賴床、洗漱、如廁、準備書包等所有的事項,孩子們早上擠得到大桶跟前的就不多,能趕上去廁所的更少,大部分孩子都隻能等待早自習下了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