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率先開展裝備管理使用評估
2009年,我們啟動了對各縣區中小學的裝備管理評估和管理使用示範校的創建活動,在全省是第一家,得到了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的認可,也為全省的評估積累了經驗,2010年教育廳與省督導室決定對裝備工作進行專項督導。我們評估的重點體現在“建”“配”“管”“用”“研”等方麵,力求通過評估活動使學校在建設配備、管理使用、研究與創新等方麵達到相應的目標,各項製度得到較好的執行,儀器設備的管理水平和使用率明顯提高。
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教育教學的理念逐步更新,裝備管理使用的意識不斷增強
一係列的措施實施後,各學校從領導到教師都能清醒地認識到教育技術裝備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等方麵的重要作用,開始謀劃教育技術裝備如何更好地為教育發展服務,都能從自身的特點出發,製定出切實有效的管理措施,並在實施中不斷改進和完善。各學校重視製度的執行情況,重視對實驗教學的評價,重視裝備隊伍的建設。加強教育技術裝備管理使用,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促進了教育現代化建設。
裝備管理隊伍逐步穩定,結構趨向合理
通過本次活動,全市裝備管理人員和實驗教師隊伍的總人數有顯著增加,初步建立了一支專兼職相結合的裝備隊伍,學曆、職稱達標率普遍提高(見表3、表4),基本上能滿足實驗課程開設的要求,滿足圖書室管理的需要。
實驗教學研究的水平不斷提高,成果豐碩
各學校都能定期開展實驗教學教研活動,定期進行實驗教學的集體備課、討論交流實驗教學方案、教學設計等活動,教研氛圍比較濃厚。同伴互助研究機製已經形成,教師中已經形成經常交流探討的氛圍,教師個體能積極主動開展實驗教學的研究,改進實驗儀器,申請課題,撰寫論文。僅2010年,我們在全省中學理科和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論文、實驗改進與創新設計評選活動中獲一、二等獎29篇,獲獎人次名列全省前列;現場實驗演示《氫氧燃料電池演示儀的製作與使用》和實驗教學論文《從驗證走向實證》在第十屆全國化學實驗教學創新研討會上均獲得一等獎;21個實驗教學研究課題被確定為省級課題,並完成了開題論證工作;1件幼兒園教具獲國家級一等獎,兩件獲二等獎;參與國家級課題子課題研究2個,並順利結題。
教育技術裝備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大幅度提高
大部分學校裝備殘損率明顯降低,易損物品的損耗率也得到控製,補充機製已初步建立。老師們都能大膽使用裝備,黑板實驗、多媒體實驗明顯減少,圖書借書證、卡齊全,對學生個人或者班級開架借閱。圖書流通率和中學理化生、小學科學的實驗開出率明顯提高。在2010年全省第三屆中小學網絡讀書活動中,淮安市上傳學生作品3萬多篇,位列全省第三。兩次調查實驗開出率見表5。
經過近2年的探索,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一是資金問題。儀器設備的正常維護、易耗品的添置實驗操作材料的供給等都是用好裝備的必備條件,需要一定的經費支撐。但是,目前各學校基本沒有固定的經費來源,資金已經成為教育裝備正常使用的大問題。二是裝備管理人員和實驗師資人數仍顯不足。隨著裝備數量和品種的增多,管理人員的數量要求也隨之增加。由於編製的限製,裝備管理人員、實驗教師和省教育技術裝備標準要求的數量相比,差距較大,這個問題在農村學校尤為突出。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用創新的辦法來解決。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教育技術裝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