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運用多種評價方式
維持學生創造動力評價的本質是一種價值判斷。長期以來,在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中,對學生學習的評價主要是由教師做出的,由於教師是課堂評價的“主宰”,課堂上缺乏了學生的積極參與,也就缺乏了生氣和樂趣,抑製了學生的創造激情。為此,筆者在日常的教學中提出,把學生引導到評價中去,把評價的權利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評價中交流,在交流中學習,在學習中發展,落實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創造激情,促進學生的再創造。例如,在平時的計算機教學中,視班級總人數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人數控製在8人以內,並采用輪流小組長製,在每個小組內創立優秀作品文件夾。小組長催交作業,並引領小組進行作品點評,選出小組優秀作品放入優秀作品文件夾,而後各小組長上台點評本次作業的情況。最後,筆者對這些評價一一作了點評,表揚觀點正確的,鼓勵大膽發言的,並且要求學生按照觀點正確的思路探索下去,他們的創造激情逐步提高了,也為後麵的教學工作打開了方便之門。學生評價別人的過程,也是表達自己的思想、發表自己見解的過程,並且不斷地發現問題,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法,發表自己不同的獨特見解。最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這是一種創造性學習的過程。這個過程不僅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而且增強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之,學生的學習過程既是一種認識過程,也是一種探究過程。教育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探索與創造,計算機教學隻有在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教師的主導作用很好地實現統一,不斷探索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提高學生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基礎上,才能培養學生的開拓精神和創新意識,逐步發展創造能力。陶行知先生曾說,讓我們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鏡,要看事實,看未來;解放頭腦,撕掉精神的裹頭巾,要想得通,想得遠;解放嘴巴,享受言論自由,談天,談地,談出真理來;解放雙手,甩去無形的手套,大膽操作,向前開辟;解放空間,把學生從文化的鳥籠裏解放出來,飛向大自然、大社會去尋覓,去捕捉。
(作者單位:大連海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