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力度遠不夠

宏觀

作者:廖宗魁

雖然政府已經把2015年經濟增長目標下調至7%,但“保七”依然困難重重。一季度經濟開局不利,僅增長7%,創下六年來的最低水平,工業、投資和消費都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

實體經濟的下降也加大了通縮的壓力。GDP平減指數從2014年四季度的同比上漲0.4%變為一季度的同比下跌1.1%;CPI同比增速也從1.5%下降到1.2%,PPI仍然延續負增長而且跌幅在進一步擴大。

自2014年四季度以來,政策放鬆的力度明顯在加大,降準、降息紛至遝來,房地產政策有所鬆綁,貸款明顯提速,基建投資也持續保持不錯的增速。但這一係列的措施並未能止住經濟下滑的勢頭。

政策刺激不是萬靈丹,吃了就會見效。政策發揮作用往往需要一定的時間,僅僅依靠短時間內的政策放鬆,很難快速起到明顯效果。當前中國經濟的下行並不是一種短期的調整,下行的壓力也比預想的大,目前的政策放鬆力度顯然還遠遠不夠。

經濟比2008年還糟糕

一季度GDP同比增長勉強保住了7.0%,創下2009年二季度以來的最低水平。從工業、投資和消費多個指標綜合來看,當前經濟狀況已經比金融危機期間的2008年四季度和2009年一季度還要糟糕。

相比金融危機時期(2008年四季度和2009年一季度),雖然工業情況差不多,但投資和消費要差了很多。一季度工業同比增長6.4%,與金融危機期間大致相當。不過從單月情況看,3月工業同比已經下滑至5.6%,接近曆史最低水平的5.4%。但投資增長比金融危機期間低了約14個百分點,增速還不到當時的一半;消費增長比金融危機期間低了近7個百分點。

所以,中國目前的內需要比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糟糕得多。那是什麼導致GDP增速仍然稍好於當時呢?唯一能夠解釋的因素是,目前的出口狀況好於2008年。一季度出口同比增長4.7%,雖然比2014年四季度下降了約4個百分點,但明顯好於2009年一季度接近20%的負增長。

由於內需大幅下滑及進口商品價格的下跌,導致進口金額急劇萎縮,一季度貿易順差達到1237億美元,幾乎是2014年一季度的7倍。

由於統計局還未公布支出法中資本形成、消費和淨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但根據目前的數字與2014年三季度比較,可能一季度淨出口貢獻了7%的GDP增長中的3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如果扣除外需部分,內需對經濟的貢獻隻有4個百分點左右,非常糟糕和恐怖的構成。即使是2009年一季度,投資和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依然有6.5個百分點。

基建、信貸發力沒能改變頹勢

投資無疑是拖累經濟的最主要力量,一季度整體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3.5%,比2014年下降了2.2個百分點。

製造業和房地產投資下滑的勢頭仍在加快。一季度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0.4%,比2014年下降了3.1個百分點;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長8.5%,比2014年下降兩個百分點。

可能受到3月份房地產政策放鬆的刺激,3月房地產銷售有所好轉,同比跌幅從1-2月份的16%收窄至3月的1.6%。不過,從一季度整體看,房地產銷售跌幅為9.2%,比2014年四季度5.7%的跌幅仍明顯擴大。另外,新開工和竣工麵積以及土地購置麵積等多項指標跌幅都在擴大。由於大量的庫存需要消化,即使短期內房地產銷售有所回暖,也不足以使房地產投資增速下降的勢頭發生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