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售貸款占比看,民生銀行、平安銀行零售貸款占比分別較年初下降了3.3、2.3、1.3 和0.9個百分點,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建設銀行零售貸款占比較年初升幅超過1個百分點;其他銀行占比相對穩定。

從零售貸款內部結構來看,大銀行風險偏好下降,中小銀行更重視定價能力強、弱周期的零售貸款。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按揭貸款占比較2013年提高幅度超過1個百分點;而中小銀行更重視定價能力強、弱周期的零售貸款,同時加大了經營性貸款、汽車貸款和信用卡等個人貸款的增長速度,特別是利率較高的信用卡貸款。

如四大行信用卡貸款占比較年初略有提升,招商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和光大銀行信用卡貸款占比較2013年末提升幅度超過1個百分點;平安銀行信用卡貸款占比為10%,為上市銀行的最高水平,較年初略降0.2個百分點。

大部分小微業務占比較高的銀行放緩了小微貸款的增速,如招商銀行、民生銀行等,在大行中,工商銀行小微貸款占比較年初下降3.2個百分點到15.6%,而其他三大行由於原有小微貸款占比不高,較年初略有上升。四大行票據貼現占比較年初有所提升,招商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和平安銀行占比較年初略有下降。

從房地產貸款占比來看,招商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和光大銀行房地產貸款占比較年初升幅超過1個百分點;工商銀行較年初下降1.3個百分點,其他銀行占比較為穩定。

銀行不確定性因素下降

如果把銀行業2014年的經營成果作一個橫向比較的話,銀行在積極適應經濟新常態方麵有了一些進展,尤其是主動通過轉型獲得了新的增長動力。雖然股份製銀行麵臨的資產品質壓力相對較大,但優質股份製銀行的轉型效果也更為明顯,體現在中間業務收入的較快增長,在互聯網金融等新興業務領域加快提升創新能力,貸款結構的調整優化力度更大,這也符合我們此前的預期,股份製銀行規模適中,市場化程度高,軟硬件也具有雄厚的基礎,更容易適應形勢的變化。

在本輪改革牛市中,不確定性的下降和可預測性的增強是銀行板塊被市場看重的最核心的邏輯,如果市場對一個行業或公司的未來前景可預測了,那麼它就敢於補償上它缺失的估值。經濟托底(地產新政)、地方債置換、存款保險落地,消除了市場對銀行係統風險的擔憂;資產證券化加速、混業經營推進、國企改革破冰、存貸比鬆綁等,給商業銀行轉型發展創造了新的發展機遇。總之,上述兩方麵的因素使得銀行業不確定性下降和未來可預測性增強,進而催生銀行板塊估值的修複。

依據資本市場的有效理論,東西再好,如果預期透支了,性價比也會下降;東西再差,如果悲觀過頭了,吸引力也會提升。最近幾年,市場對銀行業負麵因素的預期較為充分,2015年以來,隨著經濟托底、債務置換、資產證券化、國企改革的推出,市場悲觀預期正在改善,8倍PE左右的銀行股性價比已經顯著提升。參照主要國家和地區可比時期銀行股平均估值(1.8倍PB,12倍PE)來看,目前中國銀行業的整體估值仍然偏低。

目前,年初至今,銀行板塊漲幅僅為6.76%,大幅落後於上證綜指的24.72%,遠遠落後於創業板指數的73.45%。是全市場唯一還未大幅上漲過的板塊。如果 A股此輪上漲周期是真正的牛市,則銀行板塊的機會最多是遲到,不會缺席。因此,從戰略的高度重視銀行板塊未來的機會,就顯得尤其重要。

商業銀行好比一隻籠中喂養的老虎,在利率管製時代,主要靠飼養員喂肉吃(製度紅利),但籠子(監管約束)關得嚴嚴的;如今的市場化時代,可喂的肉越來越少,但籠子卻逐漸打開。籠子打開後,習慣於養尊處優導致本能弱化的老虎的日子會越來越難過,甚至會餓死;而奮發進取不失去本能的老虎依然能過上好日子。

體現在資本市場上,未來銀行的價值會逐漸分化,傳統平庸型銀行會低估值常態化,轉型創新型銀行則會估值老樹開新花。因此,最具市場化和創新基因的銀行將會成為未來銀行業發展的翹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