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美元的崩潰

海外

作者:張尚斌

在二戰之後的幾十年中,石油生產國都會將石油美元再置換為美元資產,創造了一個循環不息的美元霸權體係,也維護了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石油出口國將回投其收到的美元,通過購買更多的美元計價資產,提高其美元儲備貨幣的持有量,從而導致更高的資產價格和更多以美元計價資產的購買等,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很少有人會料到石油美元會安靜的死去,之前都是石油美元被石油生產國源源不斷地輸入到世界各地。歸根到底,這是美聯儲任意揮霍強勢美元政策的結果,而沙特阿拉伯也將世界原油供應提高至過剩的水平,首先旨在打擊普京及其追隨者,並改變美國原油的成本曲線。

然而,據路透社報道,能源出口國現在是將“石油美元”從世界市場上回流本國,這是近二十年中的首次。對此,美國銀行的觀點大致可概括為如下:“石油美元循環鏈的終結,極大地衝擊了世界的各個角落,包括俄羅斯的地緣政治、全球資本市場的流動性、持有美國國債的避險需求、發展中國家的社會緊張以及美聯儲的退出策略。”

高盛對石油美元動態進行了預測:在未來幾年內,不斷創出新低的石油價格將使石油美元每月減少高達240億美元,未來三年相當於減少8600億美元。當然,最終的影響也會取決於一些關鍵國家經常賬戶增加帶來的緩衝。

在此背景下,石油生產國正在以瘋狂的速度清算石油美元資產。

在大宗商品熱潮時,石油資源豐富的國家積累了天量的財富,它們持有美國國債和其他證券,偶爾也會買紀念品性質的資產,如曼哈頓的摩天大樓、倫敦的豪宅或者巴黎聖日耳曼足球俱樂部。

現在油價已經下降至每桶50美元,沙特阿拉伯和其他商品資源豐富的國家正在迅速降低“石油美元”的儲備。一些國家都在以創紀錄的速度消耗美元儲備,如安哥拉,導致全球美元流動性的緊張。

如果油價和其他商品價格保持低迷,從歐洲政府債券到美國房地產的需求都會急速降低,因為石油生產國需要資金回流填補其國內預算的漏洞。

法國巴黎銀行主權信用研究部主管戴維·斯伯格說道,“這是20年內第一次歐佩克國家從世界市場吸走流動性,而不是通過投資增加流動性。”

根據各國央行和IMF的數據,許多國家的外彙儲備開始不斷下降,比如石油生產國阿曼、銅生產國智利和棉花種植國布基納法索,這些國家的外彙儲量正在下降,下降速度比大宗商品價格暴跌的2008年和2009年期間更快。

長達十年的資金流入(商品資源豐富的國家)有助於增加可用投資資金,提升資產價格,而購買債券也有利於維持低利率。如今這些國家則可能出售低收益的歐洲資產。

現有數據顯示,商品資源豐富國家的外彙儲備在全麵下降。在智利這個世界頂級的銅出口國,外儲在2月份下降19億美元,是三年來的最大降幅。分析師和官員預計,這些大宗商品資源豐富的國家2015年將繼續通過拋售外國資產來籌集本國所需資金。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官員阿爾紮基認為,除非削減開支,否則資源富有國“別無選擇,隻能動用其金融資產”,因為石油價格遠低於財政收支平衡所需要的平衡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即使原油價格回升到75美元以上,許多石油國家隻會勉強達到預算平衡。

從整個全球金融角度而言,如果在較長時間內原油價格維持在目前的水平,石油美元將繼續消退,那麼原油價格的下跌最終可能有效地抵消日本央行和歐洲央行資產負債表的進一步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