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 命運的相似(1 / 3)

隨著幾宗大案落幕,皇宮內的氣氛卻依舊沉寂壓抑。

自從潭拓寺附近爆發了時疫,在皇帝以安危之名的挽留之下,太後便不再提出宮寺禮佛的事。慈寧宮本就有大佛堂,每年都有翻新,如今淑嬪呆在裏麵抄經贖罪,住所穿著用度都簡素了很多。淑嬪進佛堂的原因誰都猜著不簡單,但旁人不敢問,便是皇後也隻能暗中猜測,太後卻是無妨,早私下裏試探詢問了。

皇帝考慮到此事的影響,特別是擔心消息傳到皇後耳中後可能引發的後果,便隻隱晦的說:“忠誠侯府做的那些事她能不知?那麼多的罪孽,如今隻讓她佛堂恕罪,已是天恩了!”

知子莫若母。

皇帝越是如此諱莫如深,太後越明白此事幹係甚大。

太後沒再問,卻用自己的人脈去私下打探。太後與旁人不同,她的身份在很多時候享有特權,再加上一輩子耗在後宮,積累的人脈力量不容小覷。沒多久,太後便打聽到幾個案子的詳情,又結合那幾天皇帝私下見的人以及情緒反應等等,竟猜到了幾分真相。

倒不是太後多厲害,而是她得知張儀查了忠誠侯府的兩位嬤嬤,瞬間便明白,忠誠侯府之所以有今日下場,那些公布出來的罪名都是虛的,真正的原因是四皇子的死!

太後早知四皇子的夭折很蹊蹺,那時親王府裏孩子好幾個,旁人都沒事,偏偏身子最健康的四皇子得了天花夭折了。畢竟是自己嫡親的孫兒,便是不大喜歡當時還是王妃的皇後,也很惱怒,私下裏命人暗查。結果,一查查到了當時是側妃的惠貴妃頭上。

二皇子當時有兩三歲,粉團似的可愛,又極聰慧,太後非常喜歡。四皇子再尊貴再好,已經死了,她得多為活著的孫兒著想,於是投鼠忌器,便將此事瞞了起來。當然,裏麵也不乏私心,惠貴妃是個有能為的女人,可以與皇後分庭抗禮,太後不希望兒子的後院一家獨大。

沒想到,這麼多年過去終於得知了真相,竟是淑嬪做的!

“淑嬪近來如何?”太後微微眯了眼,原本慈和的眼神閃過一抹厲色。

甄嬤嬤低聲回道:“淑嬪謹遵聖諭,每日誠心禮佛,不曾踏出佛堂一步,也不曾與外人見麵。”

“倒是沉得住氣。”太後倒也不意外,淑嬪若沒城府心機,也不可能一步步走到現在。

這後宮裏地位最尊貴的皇後、母憑子貴的惠貴妃、曾經衝冠後宮的妃子們全都不如淑嬪。淑嬪曾做到四妃之一,有多年聖寵,又養大了三個兒子,且個個不俗,又為家族謀得恩澤,得了侯爵,這樣的本事誰能不佩服?正是因為淑嬪太厲害,一開始太後便對其名下的三個皇子不太親近,而是中意惠貴妃所出的二皇子。

現在……二皇子徹底廢了。

太後揉揉眉心,疲憊的歎口氣:“最近十皇子身子可還好?”

“太後放心,十皇子身子好著呢,功課也做的好。說起來十皇子也極有孝心,今兒特地送來親手抄寫的佛經,奴婢瞧著字跡工整,比旁人寫的字大呢,太後看起來就不費神了。”

“他是個好孩子,皇上昨天還誇呢。”太後笑笑:“把新送上來的果子給他拿些去,讓伺候的人經心些,別讓皇子為了功課熬壞了身子。”

“是。”

太後沉了沉眼,狀若慈和的問:“翊坤宮那位病的可重?”

“太醫說是瑾妃娘娘身子弱,靜心安養兩日便無礙了。”

“哼,心大了!”

柳如玉在兩天前稱病,已不往景仁宮和慈寧宮請安了。原本這是常事,隻是太後見皇帝連著總往翊坤宮去,便認為柳如玉是借病邀寵,想借機籠著皇帝生個皇子。畢竟如今皇帝身體不錯,繼續在位十來年也可能,柳如玉有寵無子,怎能不動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