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少年不知愁滋味(3 / 3)

但劉備這人天生不安分,誌向很大,他住的房屋東南角籬笆邊長著一棵桑樹,這棵桑樹估計成了精,身高超過了五丈,換算成現在的單位就是12.1米,遠遠望去枝葉繁茂像小車蓋一樣。(《三國誌》的記載真是誇張呀。)

來往的人都覺得這棵樹不同一般(幾乎可用驚世駭俗來形容),有人說這家一定會出貴人,說的人是句玩笑話,劉備很認真,和同族的孩子們在樹下玩耍時,劉備就大大言不慚地說:“我將來一定要乘坐像這樣的用羽毛裝飾車蓋的車子。”這句話傳到他叔父劉子敬的耳朵裏,劉子敬很害怕,跑他家教訓他:“小孩子不要胡說,那是會滅我們九族的!”。

劉備的母親倒是很希望自已的兒子有一番作為,“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十五歲時,母親就讓劉備外出遊學,同去的有同族的劉德然、遼西人公孫瓚,一起事奉從前的九江太守同郡人盧植。劉德然的父親劉元起很看好劉備這個侄兒,經常給劉備財物,並和劉德然一樣多。劉元起的妻子很不理解:“各自一家,怎麼能經常這樣呢?”劉元起說:“我們族中能出這樣的孩子,是我們的幸運,將來可不是一般的人。”

劉元起說這話是有原因的,劉備人緣好,有英雄氣概,很得年輕人敬仰。劉元起是覺得劉備將來出人頭地後有個依靠。

劉備平時寡言少語,待人恭謙,喜怒不形於色。而且特別喜歡結交行俠仗義的人,同窗中公孫瓚就很喜歡他,公孫瓚年歲大,劉備也像對兄長一樣待他。但劉備不愛讀書,喜愛狗馬、音樂和好看的衣服。他身高七尺五寸,體形也奇特,垂下手臂能過膝蓋,也許是因為耳朵也很大的原因吧,眼睛向後能看見自己的耳朵。(這段話記在《三國誌》裏,看來陳壽同誌很會運用誇張的修辭手法。)當地許多年輕人爭相依附他。其中就有關羽和張飛。

關羽本是河東郡解縣人,因犯事逃到涿郡,張飛則是本地人,三個人意氣相投,睡覺都在一起,在大庭廣眾之中,關羽、張飛則自覺侍立在劉備身旁。

當時有一批在涿郡一帶販馬的商人,其中有兩個中山國的大商人張世平、蘇雙,兩個人都很富有,見到劉備後,覺得他是一個奇才,就給了他很多錢財。劉備因此能夠用這些錢聚合起部眾,有了亂世發跡的資本。

東漢末年的另一個重要人物孫堅與曹操同歲,他家世代在吳地作官,雖不與曹操家世顯赫,但比起劉備則要好得多,而且孫堅成名最早,17歲就在家鄉揚名立萬。

孫堅字文台,是吳郡富春縣人(今ZJ富陽),傳說是孫武的後代。是否屬實就不得而知了,但孫堅從小就勇而有謀,似乎有孫武的血統。依靠家族的關係,孫堅年輕時在縣裏R縣吏。十七歲那年,他和父親一同乘船到錢唐,上船後碰SH盜胡玉等人從匏裏(地名)上來搶劫商人財物,正在岸上分贓,過往行人都很害怕,全都停下來,船隻也不敢向前行駛,孫堅大言不慚地對父親說:“這夥強盜太猖獗,應予以打擊,讓我去討伐他們。”父親心想你一個人怎麼對付得了這多人呢。說:“這不是你能對付得了的。”父親顯然還不了解他這個膽大心細的兒子,其實孫堅早想好了辦法,他不顧父親的勸阻,持刀上岸,上岸後,用手向東向西指揮著,好像分派部署人馬來包抄海盜的樣子,盜賊們遠遠地看到了,以為官兵來捕捉他們,當即扔下財物四散而逃。孫堅一個人追上去,砍下一個盜賊的首級才回來。父親驚得半天說不出話來。

孫堅因此名聲大振,郡府征召提拔他代理校尉。孫堅上任後不久,會稽郡的許昌在句章作亂,自稱陽明皇帝,和他的兒子許韶鼓動各縣,部眾數以萬計,孫堅自告奮勇,以郡司馬身份招募壯士,得到一千多人,和州郡的官兵合力討伐打敗了他們。這一年是漢熹平元年,孫堅還不到十八歲。刺史臧曼如實向朝廷呈報孫堅的功勞,朝廷下詔書任命孫堅為鹽瀆縣丞,幾年後調任ZZ縣丞,又調任下邳縣丞。

184年的黃巾起事,不僅改變了漢朝的命運,也改變了曹操、袁紹、劉備、孫堅等人的人生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