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玄認為曹操是可以安定天下的大才。但橋玄也知道曹操的名聲不好,想在官場有好的發展還要想些辦法。就勸曹操去結交當時最有名的鑒賞家與評論家許劭。
許劭每個月初一都發表對當時人物的品評,叫月旦評,而且一經品題,身價百倍。曹操當然想許劭給自已一個好的評價,但無論曹操怎樣求他,許劭就是不肯說。在曹操的一再相逼下,才說了一句:“你是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曹操聽了大笑而去。不管怎麼說這亂世之英雄還是極不錯的評語。(孫盛之《異物雜語》記載剛好相反,許劭說的是“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此話流傳更廣)
曹英雄很快就迎來了他的光輝歲月。
曹操二十歲的時候被舉為孝廉,(作官必經之路)作郎官,很快他就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洛陽是東漢的都城,有東西南北四個縣尉,這北部尉僅是其中的一個,東漢官製尉是管治安的。而推薦曹操作北部尉的是司馬懿的父親,官居尚書右丞的司馬防。其實曹操是想做洛陽令,但朝廷根本不予理會。胳膊擰不過大腿,曹操隻好就任。
京城的治安官並不好當,要想有所作為更難。原因很簡單:管的都是皇親貴戚。所以官不大,權不重,但責任不小,麻煩多。
曹操初次為官,又年輕氣盛、很想有一番作為。他一到任,就把官署衙門修繕一新,又別出心裁,在每扇大門掛十來根五色大棒。並廣而告之:有犯禁者,不避豪強,皆棒殺之。估計這主意也隻有像曹操這樣天馬行空、不按常規出牌的人才會想出來。
幾個月後,來了個公然違禁夜行的,此人是宦官蹇碩的叔叔,而蹇碩正得到皇帝寵幸,曹操可不管他是什麼來頭,竟豪不留情的將其打死。
曹操不畏權貴,執法嚴酷,收到了一定效果,治安狀況大為好轉。但也得罪了人。不過這蹇碩也不好把他怎麼樣,一來,曹操是按律辦事;二來,曹家在朝廷還是有相當地位的。最後想了個以退為進的辦法,將其調至頓丘當縣令(在今HNQF縣西南),實際上是趕他出京城。曹操本想在縣令的位置上好好工作,不料沒過多久就因堂妹夫的牽連而被免官回家。
回到家鄉後,曹操一住數年,在家期間,曹操還算安分,認認真真地讀了很多書,甚至研讀了《孫子兵法》,公元180年六月,靈帝詔公卿舉薦能通《尚書》、《毛詩》、《左氏》、《穀梁春秋》的人,有人舉薦了曹操,曹操得以被召回朝廷當議郎。(《後漢書》)
其實議郎的主要職責是隨時聽從皇帝的調遣,是個顧問性質的官,沒有具體的事做,但可以發表議論。
這個舉薦的人要麼是看曹嵩的麵子要麼就是不了解曹操,很快他他就開始後悔,可惜他是買不到後悔藥的。
原來刺頭青年曹操做了兩件犯忌的事,一是上書為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等鳴冤;(《三國誌》注引《魏書》)二是上書指責三公舉薦的人不當。(《三國誌》注引《魏書》)曹操這兩次上書不僅得罪了宦官,還得罪了士族,表麵上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實際上除了引火燒身,半點用都沒有。結果一起上書的陳耽被免官,曹操因人微言輕不受重視而幸免於難。
但這些事對曹操的影響還是有的,使刺頭青變成了憤青。
與曹操比起來,小曹操六歲的劉備,青少年時代則一點也不“幸福、快樂”。
劉備雖說出身名門(皇室宗親)。但有劉備那個皇親身份的人實在太多,還沒人認同,論現實生活,可以說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劉備是涿郡涿縣人(今HB省ZZ市境內),是漢景帝的兒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劉勝的兒子劉貞,元狩六年受封為涿縣陸城亭侯,因犯進獻助祭的酎金不合規格之罪而丟了侯爵位,於是就在那裏安了家。傳到劉備父親那一輩,劉家倒也枝繁葉茂,也許朝廷都不知道還有這麼一支遠親了。
劉備命不好,就是和其他的族人比起來,也是夠慘的,他的父親曾經做過東郡F縣縣令,但死得太早,搞得劉備幼年就沒了父親,和母親靠販賣草鞋織席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