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曹操,曹操就到。不過年少時候的曹操想不到他能成為威振北方,名揚千古的大人物,他隻是一個懵懂少年。
曹操知道他生活的這片土地屬沛國譙(現AHZZ市管轄,也知道大漢朝的天子是漢靈帝劉宏,但他來自哪裏,他應該姓什麼?他不知道。
以前,長輩說他們曹家是西漢相國曹參的後代,曹參是當年劉邦手下的開國功臣,西漢名相。如果按此論,他的出身不可謂不高貴,可自打懂事之後,他就明白他與這個曹參沒有半毛錢關係。
他的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據說是同鄉夏候氏的之孫,也有人說是乞丐攜養(見袁紹令陳琳所作檄文),總之,他永遠無法弄清楚他父子倆究竟是何方神聖留下的野種。
他的宦官“祖父”曹騰因和外戚梁冀互相支持,權重一時,所以有能力收養他的父親曹嵩。父親曹嵩因養父的關係,在官場也算得意,但能力有限,一輩子不溫不火,沒什麼可稱道的,唯一做的件大事,還是花個大價錢買了個太尉(位列三公)之職,但不到半年就被皇帝免了。這件事是說來也不光彩。
但老曹家的社會關係及財力卻不可小覷,所以他受家族之蔭,從小過著養尊處優的公子哥似的生活。由於出身官宦之家,他結交的朋友也大多是官宦子弟,其中就有袁紹、張邈、鮑信等人,所以曹操父子“屈尊”來到曹家還是很劃算的。
當然與家世更好的袁紹相比,少年時期的曹操並不引人注目,一是他身材矮小、其貌不揚(《世說新語》),而袁紹則是儀表堂堂;二是他的出身沒袁紹好。袁紹雖說是庶出,但四世三公,勢力非曹家可比;三是他生性狡猾,又不學無術,做過許多荒唐事。當然,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一點袁紹也好不到哪去。
年少時的曹操可能並不在意這些,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這斯人肯定與他無緣,所以和袁紹等一幫紈絝子弟正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時候,都喜歡飛鷹走狗,遊蕩無度的生活。
曹操幼年喪母,父親也不咋管他,偏叔父看不慣他胡作非為,數次到曹嵩那裏去告狀。叔父可能沒想到他這個侄子可不是“凡人”,精靈古怪,天下少有。曹操很快知道了叔父的“小動作”,他不想受到父親的責罰,也不願背後總有一雙虎視眈眈的眼睛,決定想個法子作弄叔父。
一日,曹操在路上遇到其叔父,立即裝出口歪嘴斜狀,叔父奇怪地問他:“怎麼了。”曹操說:“中風了。”叔父大驚,趕緊去告訴曹嵩,曹嵩趕來一看,曹操一切正常,問到:“你叔叔說你中風了,怎麼這麼快就好了?”曹操平靜地說:“我並沒有中風,隻是叔叔不喜歡我,所以就誣蔑我。”搞得叔父麵紅耳赤,極為尷尬。以後曹操的叔父再向曹嵩說曹操的壞話,曹嵩就不信了。(《曹瞞傳》)
威脅解除了。從此沒有任何人約束的曹操更加放蕩不羈。有一次曹操和袁紹看到一戶人家娶新娘子,兩個不良少年就動了歪心事,偷偷地潛入人家的園子裏躲著,等到天黑的時候,突然放聲大喊:“有賊!”等別人都跑出來一片混亂的時候。曹操趁機溜進“洞房”把新娘子背走。由於跑的時候不熟悉地形袁紹不幸卡在荊棘叢中,腳撥不出來,後麵則是一幫“追兵”。曹操鬼點子多,急中生智,大喊道:“賊在這裏!”袁紹嚇了一跳,一下子就蹦了出來。《世說新語》
還有傳說曹操曾偷偷地跑進大宦官中常侍張讓的府邸,張讓發覺了,派人追捕,曹操揮舞著手戟,不慌不忙從庭堂一路打將出來,退到垣牆邊時,縱身一跳,瀟灑地逾牆而出。但諸如這樣的英雄故事傳奇色彩太濃,是否屬實就不得而知了。(孫盛《異物雜語》)
就這樣,曹操、袁紹等人度過了他們無憂無慮、放蕩不羈的青春歲月,如果硬要說留下了什麼?那恐怕就是世人對曹操的看法:行為出格,為人狡詐。
這些偏負麵的看法對曹操還是有一定影響的,所以年及弱冠之後,沒人把他放在眼裏,甚至有些人瞧不起他,比如南陽名士宗世林等人。
然而惠眼識珠的人總是有的,特別是當時的太尉橋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