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回歸又讓京城裏的百官開始失眠。人人自危,不能自保,唯一例外的是名士蔡邕。
董卓的賓客、部屬曾向董卓建議比太公,稱尚父。董卓就問蔡邕的意見,蔡邕說:“太公輔周,奉命滅商,故特號為太公。現在您的威德雖高,然比之尚父,我以為不可。等到關東平定,皇上返還舊京,然後再議不遲。”董卓沒有吭聲,但聽了他的話。
初平二年(191)六月,地震,董卓又問蔡邕。蔡邕又說“:地動,陰盛侵陽,是臣下不遵守國家製度引起的。前春天郊祀,公奉車駕,乘金華青蓋,爪畫兩箱,遠近的人都認為不合適。”蔡邕的話明顯是批抨董卓。但董卓並沒有在意,還改乘皂蓋車。
董卓是個聰明人,他對蔡邕客氣,是因為蔡邕對他沒有半點威脅。而且蔡邕聲望高,撐門麵非常合適。但董卓從來就沒有重視蔡邕的意見,在他心中蔡邕就是一個花瓶,一個供著好看的擺設。
不久,董卓就逼皇帝封自已為太師,號稱尚父。另外周毖、伍瓊的事讓董卓明白,這些所謂的名士是不會同自已一條心的,所以他不斷地殺人立威,原來的太尉張溫當時是衛尉,向來和董卓關係不好,董卓心中怨恨他,就找了個天象有異的理由派人說張溫和袁術勾結,於是打死了他。
為了顯示自已的地位,董卓令公卿拜見自已的時候,先通名,然後跪拜在車下,董卓不用還禮,並令三台、尚書以下官吏自已到董卓的府裏彙報事務,形同皇帝。
董卓的倒行逆施引起了很多官員的不滿,但大多迫於董卓的淫威,不敢有所表示,其中有個叫伍孚的校尉,是個例外,他決心以死相拚,除掉董卓。
伍孚選了個日子,在朝服裏藏了一把刀拜見董卓。見到董卓後,伍孚邊說話邊觀察,但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隻能告辭離開。
董卓當天心情很好,破天荒地放下架子起身送伍孚出門,兩人走到閣樓中的時候,董卓不想走了,就友好地伸手拍了一下伍孚的後背,伍孚知道再不動手,很難再有機會,乘董卓轉身的瞬間,猛地抽出藏刀回刺董卓,但伍孚並不是專業的刺客(就是專業的刺客也可能失手,比如荊軻),太過緊張,沒有刺中。董卓大驚,邊跑邊喊府中的侍衛,大批侍衛聞訊趕到後,很快殺死了伍孚。
這件事對董卓影響很大,他明白這些年得罪的人多,必須有所準備。他不再住在長安城裏,而是在長安城東紮寨居住。另外加緊建設郿塢,郿塢高厚各七丈,稱為“萬歲塢”,儲蓄了三十年的糧食。為防暗算,他特意命勇猛的呂布緊隨左右,以防不測。
董卓覺得有一群貼身護衛保護,他不會再有危險。
他不知道,危險早就潛伏在身邊。
在董卓作威作福的時候,眾多的官員之中,有個人一直在觀察,努力尋找除掉董卓的機會,此人就是司徒王允。他很快就找到了一個誌同道合的人,另一個官員士孫瑞,但兩人麵對手握重兵又處處防範的董卓,一直毫無辦法。
當然隻要用心,機會總會出現。董卓的貼身侍衛呂布引起了王允的注意,一來呂布和他同郡,二來呂布勇猛又和董卓關係緊密,所以王允想著法的和呂布結交、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