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先進設計理念成為文化創意產業原創的支點
特別策劃
作者:曹寧
一個民族真正的原創力正是源於內含在生產活動當中的文化精神。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一定不能忽視設計在經濟生產活動當中構建文化精神的作用。中國設計學在這一點上大有作為。因此,必須抓住當前的機遇,以一種全新的認識角度,更深入地解決中國設計長久以來所存在的根本文化建設與發展問題,在強調建設新物質基礎特性的同時,構建出新時代的中國精神和民族特性,為綜合國力與全民族素質的提升擔當重要的使命。——西安美術學院院長郭線廬
設計學是一門關係到人類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學科。隨著社會的發展,設計學在人類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將越來越重要。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夢想,其中,國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的顯著提高是衡量這一夢想實現的重要指標,因此,設計學科發展與否將直接關係到這一宏偉架構的實現,設計學科將成為助力這一夢想的重要支柱。創意設計在精神與物質生產中具有重要的原創意義。設計藝術促進著科學技術成果的產品轉換。不誇張地說,民族複興、國家富強,最直接的體現就是設計藝術,因為設計美化和充實著生活。——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甄巍
以史為鑒,追溯中國設計源流
中國設計的發展曆史悠久,從古至今經曆了古代手工藝、工藝美術階段、近代手工藝向現代設計轉化階段以及現代設計階段。每一個曆史階段都有大量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例如:古代,陶器的產生標誌著人們進入定居生活、青銅器的製作表明人們對於金屬及其配比科學的掌握、瓷器的設計生產為民眾帶來了長期穩定的日常生活用器物;在近代,洋務運動的興起帶動了近代工業設計的產生、癸卯學製的頒布確立了中國近代設計教育學製;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第一所設計專業院校中央工藝美院建立,上世紀80年代“三大構成”的引進、中國設計教育與國際接軌。改革開放後至20世紀90年代,設計教育進一步發展,設計院校大量興辦,中國設計發展呈井噴態勢。2011年,國家教育部頒布條例修改學科門類,設計學上升為一級學科……這些都是關乎中國設計發展的重要事件,是中國設計發展曆程中的重要節點,標誌著中國設計一步步走向成熟。
中國設計教育在一個多世紀的滄桑曆程中,教育價值觀與課程設置因應著中國文化轉型和世界文化轉型曆經變革,現代設計教育思想逐漸形成。西安美術學院院長郭線廬認為,中國設計學科的建設和發展曆程,主要是新中國成立後的四個階段:1.在新中國成立初期,依據社會發展和專業需求,在個別院校設置了相關的學科和專業,為日後國內其他藝術院校培養了一批教育專家和教學骨幹。2.改革開放之後,受到日本及我國港台地區等設計觀念的影響,以80年代廣東等地的藝術院校設計潮為代表。學科的設置與內容進入了較大範圍的變化期,設計的相關專業逐漸成為美術類院校的熱門專業。3.隨著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特別是設計教育領域的相互了解,學科發展的觀念更新,在汲取西方設計理念的基礎上,建立了與經濟改革相適應的諸多新設計學科,除專業院校外,國內多所工科院校和綜合性大學都開設了設計學專業,全國設計專業的在校人數達到了曆史之最。4.隨著設計學對國際語境的重視和研究,中國設計學科迎來了努力體現中國精神和民族特性的新時期,設計學學科建設進入整合與完善的發展期。
隨著西方工業革命後的設計觀念傳入我國,各地藝術院校已率先在藝術設計的教學與實踐中做出了可貴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今,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設計學,日益走進了許多工科院校和綜合性大學的研究視野,充分顯示了這一學科發展的廣闊前景。但同時我們也看到,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由於中國教育的驟然轉型而引起了教育價值的損失和辦學方向的迷茫,中國當今設計學學科本科教育課程設計由於曆史的根源和現實的誘因而產生了諸多問題,反之,這些問題形成了課程變革的內在動力。
觀照現實,辨析當代設計教育
我國設計學上升為一級學科後,設計學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目標與課程設置在迎來新的發展同時,我們也要認清當下設計學的發展態勢。
上世紀90年代後,隨著招生的擴大和各類學校紛紛成立藝術學院,各種新專業層出不窮,新的發展帶來的消極因素是忽視基本訓練。以設計為例,設計本是美術的要素,反之應以美術為基礎,一個好的設計師必然在美術上也有很深的造詣,例如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設計學骨幹均為傑出的美術家。沒有造型與色彩基礎,何以談設計?中國美術學院曹意強教授指出我國設計的問題主要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