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金屬以上的優異特性足以讓其在工藝美術材料領域占有一席之地。但鈦金屬相應的製作工藝並未完整開發,這導致鈦金屬在以往很長一段時間沒被藝術家利用。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行業分工細化以及工藝文化的傳播,新材料的誕生往往催生了相應的加工技術。李硯祖講過:“工藝美術造物活動史實際上是一部不斷發現材料、利用材料、創造材料的曆史。工匠們在創造活動中,不僅創造了器物,而且創造了利用材料的方法和經驗。”③鈦金屬利用初期,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比如藝術造型當中的切割、彎曲、鍛造等問題,與傳統材料有所差別,尤其是作品的連接方式問題是鈦金屬用作藝術造型的難點之一。一般情況下,鈦金屬不能用焊接的方式進行連接,隻能用鉚接、包接、綁接等傳統工藝來處理。這在一定程度上製約了鈦金屬的造型形式,影響了鈦作品的藝術表現效果。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很多問題得到解決。在短短的幾十年時間裏,鈦金屬的成型技術已經逐步完善,給藝術家創作開辟了材料新天地。
綜上所述,傳統工匠或者藝術家可以憑借自身經驗的積累達到掌控自然材料的能力。但在現代社會環境下,麵對繁雜的新型材料和技術時,光憑藝術家本人很難做到完全熟悉和利用材料特性為造型服務,借助其他行業的科技力量已經成為現代工藝美術發展不可或缺的條件。誠然,在工藝美術領域,現代化設施的利用有利有弊。科技作為工藝美術的輔助條件,利用不當,會生產出呆板、冷漠、汙穢甚至令人厭惡的工藝品;利用得當,可以提高工藝美術作品的質量,以及工作效率,甚至催生新的工藝門類。比如日本在吸收中國傳統景泰藍工藝後,經過科學的選料和工藝研究,創造出更為華美的“七寶燒”工藝。與傳統景泰藍相比“七寶燒”工藝及流程並沒有太多的改進,其突出的貢獻就是對材料的改進和細化。類似現象還包括造紙、陶藝、漆藝等,這些中國傳統工藝在日本的長足發展與其科技的投入有很大關係。從根本上講,工藝目的就是要改變和利用材料屬性,藝術家運用工藝將材料創造成作品,需要對材料進一步了解和掌握。因此,新材料的誕生必定派生新的工藝體係,已有的傳統工藝不能滿足創作需求的時候,就需要藝術家以外的力量來研究生產相應的工具或者方法來解決工藝問題。材料本質屬性又需要工藝的發展來發掘和利用。材料的更新對工藝美術的發展變革具有重要意義。
二、從鈦金屬的著色特征談其在工藝美術當中的發展
2001年,美國愛荷華大學金工首飾係主任阮其可(Kee—Ho Yuen)教授在清華大學工藝美術係舉辦了一次鈦金屬藝術講座,筆者最早了解到鈦金屬藝術創作部分理論。講座還展示了阮其可教授一些鈦金屬藝術作品,筆者當時被作品繽紛的色彩深深打動。直到2010年,比利時皇家美術學院Laurent Max—De Cock教授在京以工作坊的形式開辦了一期鈦首飾創作培訓班,這是筆者真正意義上接觸這種新型材料。在國內,鈦金屬在工藝美術作品當中的運用還處於初級探索階段,其色彩研究僅僅是科學家在改變金屬表麵強度的附屬品。但是鈦的可變色性在藝術造型上的運用意義重大。鈦金屬的色彩運用不僅能提高藝術作品的表現力度、改善傳統工藝方式、提高工藝效率,甚至還能促成新的藝術門類的誕生。
鈦金屬的自然色澤是一種銀灰色,經過特種工藝處理後,可呈現不同顏色,其著色工藝最常用的有三種,包括大氣氧化法、陽極氧化法以及離子注入法。大氣氧化法是用電爐、火槍等在大氣中加熱的方法,讓鈦表麵生成彩色氧化膜;陽極氧化著色法是在特定的電解液中,利用電解作用使鈦表麵形成有色氧化膜,隨著電壓或者電解液的變化可獲得不同顏色膜層。另外還有離子注入法,就是采用氮離子注入和激光束氮化等現代表麵改性與化學熱處理技術,改變鈦金屬表麵色澤。前兩種著色方法相對簡便,能夠獲得豐富的色彩,較適合用來處理體積不大的工藝美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