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67)以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68)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
左右既前,斬荊軻。秦王目眩良久。
【注釋】
(1)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這是公元前228年的事。荊軻刺秦王是在第二年。(2)略:掠奪,奪取。(3)荊卿:燕人稱荊軻為荊卿。卿,古代對人的敬稱。(4)旦暮渡易水:早晚就要渡過易水了。旦暮,早晚,極言時間短暫。易水,在現在河北省西部,發源於易縣,在定興縣彙入南拒馬河。(5)長侍,長久侍奉。(6)微太子言,臣願得謁之:即使太子不說,我也要請求行動。微,假如沒有。謁,請。(7)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現在去卻沒有什麼憑信之物,就無法接近秦王。(8)樊將軍:即下文的樊於(wū)期,秦國將領,因得罪秦王,逃到燕國。(9)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秦王用一千斤金(當時以銅為金)和一萬戶人口的封底做賞格,懸賞他的頭。購,重金征求。邑,封地。(10)督亢:現在河北省易縣、霸縣一帶,是燕國土地肥沃的地方。(11)說:同“悅”,喜歡,高興(12)更慮之:再想想別的辦法。更,改變。(13)深,這裏是刻毒的意思。(14)戮沒:殺戮和沒收。重要的人殺掉,其他人等收為奴婢。(15)顧計不知所出耳:隻是想不出什麼辦法罷了。顧,不過,隻是,表輕微轉折。(16)善:好好地。(17)把:握,抓住。(18)揕(zhèn):刺。(19)見陵之恥:被欺侮的恥辱。見,被。陵,侵犯,欺侮。(20)偏袒扼腕而進:脫下一隻衣袖,握住手腕,走近一步。這是形容激動憤怒的樣子。偏袒,袒露一隻臂膀。(21)拊心:槌胸,這裏形容非常心痛。(22)盛:念chéng(23)函封之:用匣子封裝起來。函,匣子。(24)徐夫人:姓徐,名夫人。一個收藏匕首的人。(25)以藥淬之:在淬火時把毒藥浸到匕首上。淬,把燒紅的鐵器浸入水或者其他液體中,急速冷卻,使之硬化。(26)濡縷:沾濕衣縷。濡,浸濕,沾濕。(27)忤視:正眼看。忤,逆。意思是迎著目光看。(28)為副:做助手。(29)俱:這裏做動詞,一起去。(30)遲之:嫌荊軻動身遲緩。遲:形容詞用作意動詞,認為…遲。(31)反,通“返”。豎子:小子,對人的蔑稱。(32)不測:難以預料,表示凶險。(33)請辭決矣:我就辭別了。請,請允許我,表示客氣。辭決,辭別,告別。(34)既祖,取道:祭過路神,就要上路。祖,臨行祭路神,引申為踐行和送別。(35)高漸離:荊軻的朋友。(36)為變徵之聲:發出變徵的聲音。古時音樂分為宮、商、角、徵、羽、變宮、變徵七音,變徵是徵音的變調,聲調悲涼。(37)慷慨羽聲:聲調激憤的羽聲。(38)瞋目:形容發怒時瞪大眼睛的樣子。(39)終已不顧:始終不曾回頭。形容意誌堅決。(40)持千金之資幣物:拿著價值千金的禮物。幣,禮品。(41)遺:贈送。(42)振怖:懼怕。振,通“震”。(43)比:並,列。(44)給貢職如郡縣:像秦國的郡縣那樣貢納賦稅。給,供。(45)奉守先王之宗廟:守住祖先的宗廟。意思是保存祖先留下的國土。(46)使使:派遣使者。前一個是動詞,後一個是名詞。(47)唯大王命之:一切聽大王的吩咐。唯,“希望”的意思。(48)奉:兩手捧著。(49)以次進:按先後順序進來。以:按照,介詞。(50)陛:殿前的台階(51)顧笑武陽:回頭衝武陽笑。顧,回頭看。(52)少:稍微。假借:寬容,原諒。(53)使畢使於前:讓他在大王麵前完成使命。(54)發:打開。(55)引:指身子向上起。絕袖:掙斷了袖子。(56)操其室:握住劍鞘。室,指劍鞘。(57)劍堅:劍插得緊。(58)還:通“環”,繞。(59)卒起不意,盡失其度:事情突然發生,沒意料到,全都失去常態。卒,通“猝”,突然。(60)尺兵:尺寸之兵,指各種兵器。(61)郎中:宮廷的侍衛。(62)提:擲擊。(63)負劍:負劍於背。(64)廢:倒下。(65)引:舉起。(66)被八創:受了八處劍傷。被,受。創(chuāng),傷。(67)箕踞:坐在地上,兩腳張開,形狀像箕。這是一種輕慢傲視對方的姿態。(68)劫:強迫,威逼(其訂立盟約)。
【譯文】
秦國的將領王翦打敗了趙國,俘虜了趙王,全部占領了趙國的土地,進軍向北侵占土地,到達燕國南邊的邊界。
太子丹非常害怕,就請教荊軻說:“秦國的軍隊早晚就要渡過易水,那麼雖然我想長久地侍奉您,怎麼能夠做得到呢?”荊軻說:“即使太子不說,我也要請求行動。現在去卻沒有什麼憑信之物,那就無法接近秦王。現在樊將軍,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萬戶人口的封地做賞格,懸賞他的頭。如果真能夠得到樊將軍的人頭和燕國督亢的地圖獻給秦王,秦王一定會很高興地接見我,我就有辦法來報答太子了。”太子說:“樊將軍因為走投無路,處境非常困難才來投奔我的,我不忍心因為自己的私仇,而傷害忠厚之人的心意,希望您再想想別的辦法吧!”
荊軻知道太子不忍心,於是私下會見樊於期,說:“秦王對待將軍,可以說是十分的刻毒了。父親、母親和同族的人,都被殺死或者沒收入官為奴。現在聽說秦王用一千斤金、一萬戶人口的封地來懸賞將軍的首級,您打算怎麼辦?”樊將軍仰天歎息流著眼淚說:“我每次想起這事,常常痛恨入骨髓,隻是想不出什麼辦法罷了!”荊軻說:“現在有一個建議,可以解除燕國的後患,並且報樊將軍的仇恨,怎麼樣?”樊於期於是走上前說:“怎麼辦呢?”荊軻說:“希望得到樊將軍的首級來獻給秦王,秦王一定會非常高興而好好地接見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刺他的胸膛,這樣就可以報將軍的仇,燕國被欺侮的恥辱也消除了。將軍是否有這樣的心意呢?”樊將軍脫下一隻衣袖,握住手腕,走進一步說:“這是我日日夜夜咬牙切齒、非常痛心的事,現在才能夠聽到您的指教!”於是就割頸自殺了。
太子聽說這件事,急速駕車趕過去,伏在樊於期的屍體上大哭,非常傷心。事已至此,沒有辦法挽回了,於是就收拾盛裝好樊於期的首級,用匣子封裝起來。
於是太子預先尋求天下鋒利的匕首,得到了趙國徐夫人的匕首,用一百金把它買到,讓工匠在淬火時把毒藥浸在匕首上。用來試用他人,鮮血沾濕衣縷,人沒有不立即死亡的。於是整理行裝,派荊軻上路。
燕國有勇士叫秦武陽的,十二歲的時候就殺過人,人們不敢和他正眼相看。於是讓秦武陽作為他的助手。
荊軻等待另一個人,想同他一起去,可那個人住得很遠沒有來,因而停下等待他。
過了一陣還沒有出發,太子嫌荊軻動身遲緩,懷疑他改變主意後悔了,就又請求他說:“太陽已經完全落下去了,您難道不想去了嗎?請允許我先派秦武陽去!”荊軻非常生氣,嗬斥太子說:“今天去了而不能好好回來向太子複命的,那是沒用的小子!如今光拿著一把匕首進入生死難測的強暴的秦國,我留下來的原因,是想等我的朋友一起去。現在太子嫌我動身晚了,我就辭別了。”於是就出發了。
太子和賓客中知道這件事的人,都穿著白衣,戴著白帽來給他送行。到了易水上,祭過路神,就要上路了。高漸離敲著築,荊軻和著節拍唱歌,發出悲涼的聲音,送行的人都流著淚哭泣。荊軻又走上前唱道:“風聲蕭蕭啊易水寒,壯士一去啊不再還!”又發出聲調激憤的羽聲,送行的人聽了,都瞪大著眼睛,頭發向上頂起了帽子。於是荊軻就上車離開了,始終不曾回頭。
到了秦國之後,荊軻帶著價值千金的禮物,以厚禮贈送給秦王的寵臣中庶子蒙嘉。
蒙嘉替他事先向秦王進言,說:“燕王確實非常害怕大王您的威勢,不敢出兵來抵抗大王,願意全國上下都做秦國的臣民,排在諸侯的行列裏,像秦國的郡縣那樣貢納稅賦,隻求能夠守住祖先的宗廟。燕王非常害怕,不敢自己來陳述,恭敬地砍下樊於期的頭,並獻上燕國督亢一帶的地圖,用匣子裝好,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禮將它送出,派遣使者來稟告大王。一切聽大王您的吩咐。”
秦王聽了之後,非常高興。於是穿上朝服,安排最隆重的“九賓”大禮儀式,在鹹陽宮接見燕國的使者。
荊軻捧著裝著樊於期頭顱的盒子,秦武陽捧著裝有地圖的匣子,按先後順序進來。到了殿前的台階下,秦武陽害怕得變了臉色,群臣對此感到奇怪,荊軻回頭對他笑了笑,走上前替他向秦王道歉說:“北方蠻夷地區的粗陋人,沒有見過天子,所以有些害怕,希望大王能夠稍稍原諒他,讓他在大王麵前完成使命。”秦王對荊軻說:“起來吧,取來秦武陽拿的地圖。”
荊軻拿來地圖捧送給秦王,打開地圖,地圖全部展開後露出了匕首。於是荊軻左手抓住秦王的袖子,右手拿著匕首去刺秦王。還沒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吃驚,聳身站了起來,掙斷衣袖。秦王拔劍,劍太長,就握住劍鞘。當時秦王心裏又怕又急,劍插得太緊,所以不能立即拔出來。
荊軻追逐秦王,秦王繞著柱子跑。群臣都驚呆了,事情突然發生沒有意料到,大家都失去常態。並且按照秦國的法令,群臣侍立在殿上的,不能帶一點兵器;那些宮廷的侍衛拿著兵器的,都排列在宮殿的台階下麵,沒有皇上的命令不能上殿。正危急的時候,來不及召喚殿下的侍衛,因此荊軻追逐秦王,大家倉猝間驚慌失措,沒有東西用來擊殺荊軻,僅僅用空手一齊同荊軻搏鬥。
這時,隨從的醫官夏無且用他捧著的藥袋投擊荊軻。秦王正繞柱跑,倉猝間恐懼慌忙不知所措。左右的侍臣們就喊:“大王把劍背到背上!大王把劍背到背上!”於是(秦王)拔出劍來擊殺荊軻,砍斷了荊軻的左大腿。荊軻傷殘倒地,就舉起他的匕首投擊秦王,沒有投中,投在柱上。秦王又擊殺荊軻,(荊軻)受了八處傷。
荊軻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著柱子笑著,兩腿伸開象箕的樣子坐在地上。罵道:“事情所以沒有成功,因為想劫持你訂立盟約,一定要得到盟約來報答太子啊。”
(秦王的)侍臣上前,殺死荊軻。(事後)秦王頭暈目眩了好長時間。
【作品簡介】見《戰國策》
【賞析】
本文的藝術手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尖銳複雜的矛盾衝突
秦軍所向披靡,燕國危在旦夕。荊軻“奉命於危難之際”,此其一。行刺秦王,須以樊將軍首為信物,而太子丹“不忍”,此其二。荊軻為等助手,“頃之未發”,太子丹因而“遲之”,荊軻憤然出發,此其三。“朝見”秦王時,秦武陽怯陣,以致秦群臣“怪之”,氣氛驟緊,此其四。而最後的“廷刺秦王”,矛盾衝突達到白刃相見的地步。就在這一係列尖銳複雜的矛盾衝突中,荊軻這一人物的性格也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示。全文寫得波瀾起伏,扣人心弦。
二,精煉傳神的人物語言
太子丹婉責荊軻時,荊軻曰:“微太子言,臣願得謁之。……”快人快語,表現出他勇而多謀、慮事周密的性格特點。“激樊獻首”時,荊軻推心置腹,以誠感人,先動之以情,後曉之以理,再告知以謀,使得梵於期甘心自刎獻頭。太子疑其改悔時,荊軻怒斥太子的幾句話,則表現了他不畏權勢、耿直剛烈的性格。在秦廷上,當秦武陽“色變振恐”時,荊軻的幾句“謝曰”,使秦廷上下疑竇冰釋,使劍拔弩張的氣氛得到緩解,真正時化腐朽為神奇,令人不由得拍案叫絕!“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是荊軻的最後一句話,也是他自明心跡的一句話。盡管太子丹對他產生過懷疑,但荊軻還是堅守信義,對太子丹忠心耿耿,赤誠之心,蒼天可鑒!
三,悲壯感人的場麵描寫
“易水訣別”。秋風蕭瑟,築聲悲涼。在這悲壯而又淒愴的氣氛之中,荊軻先是以歌聲抒懷,最後則毅然“就車而去”,“終已不顧”,大義凜然,勇往直前。而送行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聽到荊軻的歌聲後,起初“皆垂淚涕泣”,繼而“皆瞋目,發盡上指冠。”三個“皆”字,寫出了全體送行者的強烈反應,烘托了送行場麵的壯烈氣氛。整個送行場麵的描寫,有主,有次;有景,有情;有呼,有應。不足百字,卻寫得感人肺腑,撼人心魄。
“廷刺秦王”。一個人,一把匕首,把偌大秦廷攪得上下驚惶,亂成一團。作者即從正麵描寫了荊軻的語言、行動和神態,也從側麵描述了秦王及其群臣的不同表現;既描繪了人物,也渲染了環境,從而突現了荊軻履險不驚、臨難不懼的氣度和品格。
北冥有魚(1),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2),其翼若垂天之雲(3)。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4),——南冥者,天池也(5)。《齊諧》者,誌怪者也(6)。《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裏,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裏(7),去以六月息者也(8)。”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9)。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10)?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11),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12),則芥為之舟(13),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裏,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14);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15),而後乃今將圖南。蜩與學鳩笑之曰(16):“我決起而飛(17),槍榆枋而止(18),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裏而南為(19)?”適莽蒼者(20),三飡而反(21),腹猶果然(22)。適百裏者,宿舂糧(23);適千裏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