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建築業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現狀及其優化研究
財務分析
作者:金燕
摘要:資本結構是企業發展的基石。本文以建築行業54家上市公司 2008-2010年的財務數據為樣本,對該行業的資本結構、融資結構和負債結構進行了描述性統計分析,指出了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資本結構優化的若幹思路。
關鍵詞:建築行業上市公司 資本結構 負債結構 優化
一、引言
資本是企業經營的血液,任何企業的正常運作都不能缺少資本;它既是企業正常運作的前提條件,又是再生產順利進行的必要保障。企業經營所需的資本有兩種來源,一種是自有資本即權益資本,一種是借入資本即債務資本,所謂資本結構就是指這兩種資本的構成比例關係。資本結構是企業發展的基石,它直接控製著企業的財務風險,它的選擇不僅影響著企業的經營能力、融資成本和市場價值,而且進一步影響企業的治理結構,影響著企業各利益相關者間的代理契約關係。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建築企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建築業的規模、總產值、增加值以及總收入都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保持著良好的發展態勢。但是在建築企業迅猛發展的同時,仍存在著諸如資本結構不夠完善、企業風險偏高、盈利能力弱等問題,這些都製約著建築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如何在新的環境下使建築企業在發展壯大過程中保持合理的資本結構,維持其穩定健康發展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對建築業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二、我國建築業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現狀
基於資本結構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需要,本文以54家A股建築業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根據其2007-2009年的財務報表數據,對建築業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現狀進行統計描述分析。
(一)資產負債率現狀。資本結構通常用資產負債率來衡量。我國一般認為資產負債率不應高於50%,而國際上通常認為資產負債率為60%時較為適當。通過表1可知樣本數據的年份統計特征:建築業上市公司2008年、2009年、2010年的資產負債率平均值分別為67.72%、65.47%、63.20%,各年雖然變化不大,略呈下降趨勢,但資產負債率總體較高,三年均值高達65%,表明我國建築企業仍有較大的權益融資空間。
2010年建築業54家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最小值為15.89%,最大值為88.78%,平均值為63.2%。建築業54家上市公司中,資產負債率居於70%-80%之間的企業有14家,資產負債率居於60%-70%之間的企業有13家,資產負債率在80%以上的有11家。總體而言,我國建築業上市公司的整體負債水平較高,同時企業間的資產負債率差異較大,最高達94.12%,最低為15.89%,標準差也呈逐年上升趨勢。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建築業上市公司比較依賴債務融資,從財務杠杆角度來說,負債能給企業帶來抵稅效益和杠杆利益,使企業有著更高的市場價值,但高額的負債也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財務風險,時時威脅著企業的利益。因此,建築業上市公司應分析利弊,選擇合理的負債水平來提升企業價值。
(二)融資來源結構現狀。按資金的取得方式不同,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可分為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內部股權籌資(留存收益),既不會影響原有股東的利益,符合股東財富最大化的目標,也無負債籌資的償債壓力。按資本結構優序理論和西方發達國家企業籌資實踐,內部籌資是首選,但在我國建築企業並非如此。由表2我們可以看出,建築業上市公司傾向於外部融資,2008年至2010年期間,外部融資占融資總額的均值為89.28%,建築業上市公司的融資順序表現為外部債務融資、股權融資,最後是內源融資,與優序融資理論相悖。必須注意的是內部融資比率過低,將導致企業的發展缺乏主動性,不利於企業長期穩定的發展。因此,建築業上市公司必須努力提高盈利能力,增加內部積累以改善企業的融資結構。
(三)負債融資期限結構現狀。一般而言,流動負債占總債務的一半較為合適。若比率偏高,會導致上市公司在金融市場的環境發生變化,如銀行利率上升時出現資金周轉的困難,這樣會增加上市公司的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由表2數據可知建築業上市公司2008年、2009年、2010年的流動負債率平均值分別為89.97%、86.75%、85.56%,三年均值高達87.43%,雖然平均流動負債率有逐年下降的趨勢,但並不是很明顯。三年的長期負債率平均值分別為10.03%、13.25%、14.44%,長期負債占負債資本的比重非常小,三年都沒有超過15%。由此可見建築業上市公司的負債結構嚴重失衡,負債融資主要為流動負債,長期負債的作用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這對企業的償債能力和現金周轉能力提出較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