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引入風險管理提升企業管理水平(1 / 3)

引入風險管理提升企業管理水平

供銷合作社專欄

作者:施貴富

摘要: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把風險管理作為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重要方麵,納入企業的營運流程。在供銷社係統逐步引入風險管理,對於提高應對風險能力,強化經營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供銷社 風險管理 對策 建議

要利用、應對風險,必須認識風險,掌握風險管理的相關知識。風險管理涉及內容很多,人們對風險的認識和態度也存在較大差異,供銷社企業大多為中小企業,在生產經營、承包租賃、日常管理、項目投資等方麵都或多或少麵臨各種風險,正確地識別和評估存在的風險,對於加強風險的應對和管理起到基礎性作用。為了有效引入風險管理,不斷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充分發揮風險管理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積極作用,趨利避害,供銷社企業應重點強化以下幾方麵的工作。

一、正確看待風險,合理管理利用風險

風險管理目的是為了認識風險、管理風險和利用風險。為此,一要克服對風險的傳統偏見和認識。風險既有負麵效應,也有正麵效應,既可能帶來損失,也可能帶來收益,人們願意接受風險,是因為它能帶來利益。二要正確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風險承受能力也稱風險容量,是人們對待風險的態度、偏好和能力的綜合體現,隻有正確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才能正確判斷自身所能承受的最大損失,為經營管理決策提供依據。三要合理利用風險。管理風險的目的,是為規避風險可能帶來的損失,利用風險帶來的機會,提升企業的競爭能力和盈利能力。合理利用有一個“度”的限定,它不是對風險的盲目追逐,而是在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範圍內的對待風險的態度和對風險的接受。因此,認識風險、管理風險,不僅僅是為了規避風險,而且也是為了利用風險,隻有這樣,企業才能獲得超常的競爭優勢。

二、關注環境變化,規避政治法律風險

影響企業經營管理的外部環境主要有:一般宏觀環境、行業環境和經營環境。國家政策法規屬於一般宏觀環境。政策法規對企業的影響具有不可預測性、直接性和不可逆轉性,其一旦影響到企業,帶來的風險不可限量。為正確應對政治法律風險,一要加強政策法規學習,增強遵規守法意識。學習和準確掌握政策法規,是遵守和用好政策法規的基礎。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法律體係的不斷完善,國家政策調控和法律規範的領域越來越廣,逐步涵蓋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麵麵。有針對性地學習掌握相關政策法規,提高政策水平和法律意識,依法經營,強化管理,確保在政策法律允許的範圍內開展經營活動。二要關注相關政策法規變化,增強應變能力。政策法規的主要功能是調控和規範人們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行為,這種調控和規範,體現著鼓勵什麼、限製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其必然導致利益在不同社會階層的流動,最終達到調節利益的目的。敏銳識別政策法規導向,抓住政策法規變動帶來的機會,規避其可能造成的影響和威脅,趨利避害,促進企業長足發展。由於政策法規涉及領域很多,影響範圍較廣,企業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泛泛了解所有的政策法規,隻需關注與企業經營管理活動息息相關、直接影響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政策法規。針對供銷社企業現狀,應重點關注以下方麵:相關產業政策、土地利用和房地產開發政策和周期性的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等,以及公司治理、稅收、產品質量保證、消費者權益保護、安全管理和勞動保護等法律法規。企業應有必要的機構和專門人員,負責搜集、分析相關政策法規的變化,評估其影響,以便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三要找準結合點,合理合法規避風險。從我國目前的政策法規體係看,調控、規範領域盡管已經涉及社會經濟生活的主要方麵,但是不可能覆蓋所有方麵,而且,很多政策法規原則性較強,條款高度概括,具有很大彈性和操作餘地,不同的人對個別條款有不同理解,導致執行政策法規存在差異。企業對比較明確的政策法規隻能按規定執行,沒有回旋餘地。對存在彈性和操作空間的政策法規以及還沒有政策法規調控、規範的領域,在執行和操作上有較大的靈活性。企業針對政策法規的這種特征,結合自身實際,找準結合點,既能找到商機,又能規避政策法規風險,為企業創造可持續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