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體係的構建(1 / 3)

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體係的構建

財會教育

作者:徐勇 盛強

摘要:課程體係是教學計劃的核心部分,課程體係構架的合理與否,直接決定著人才培養目標能否實現。本文針對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的教學實際,闡述了構建“崗證課賽深度融合”課程體係的必要性,並就該課程體係的涵義、開發路徑及具體內容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職會計電算化 課程體係 構建 崗證課賽

以工作崗位為導向,以職業能力為核心,麵向市場,培養綜合素質優良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是高職教育的辦學方向,也是高職專業課程開發與建設的依據。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仍沿用學科本位的課程體係,這已不能很好地滿足為會計崗位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的需要。為了適應新形勢,構建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崗證課賽深度融合”的課程體係,不僅有利於我們轉變教育理念,擺脫學科體係的課程內容和抽象思維的邏輯結構體係對人們思想的束縛,而且對高職會計教育能否培養勝任會計崗位工作、企業管理一線需要的高端技能人才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一、“崗證課賽深度融合”課程體係的涵義

“崗證課賽深度融合”課程體係是指在廣泛調研和聽取來自企業一線行業專家建議的基礎上,針對會計職業崗位的任職要求,參照與會計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確定課程內容,把課程與工作過程融合,課程與職業證書融合,並將職業技能大賽項目嵌入課程內容,以賽強技,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從而提升就業質量。

(一)以崗定課。基於會計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教育部《關於全麵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幹意見》提出,高職教育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按照這一要求,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應順應市場需求的變化,適應區域、行業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針對學生將來就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以崗位技能的培養為核心,著眼於學生全麵成長及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需要開發課程。

(二)以證定課。基於會計職業資格準入製度的要求。我國《會計法》規定,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職業資格證書。因此,在構建課程體係時必須兼顧行業標準和要求,將會計從業資格、助理會計師、會計師等考證課納入課程體係當中,這不僅有利於知識的係統化,而且有助於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三)以賽定課。基於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職業技能大賽技術含量高,技能要求複合度大,通過技能大賽,一方麵傳達出職業教育“加強校企合作、深化工學結合、強化技能訓練、創新培養模式”的改革理念,另一方麵也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動手能力、進取精神和合作意識,推進職業院校與企業和市場更好地“零距離”對接。

二、“崗證課賽深度融合”課程體係開發的路徑

(一)以職業能力為主線進行課程開發。美國會計學會(AAA)會計教育委員會明確指出,學校會計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學生在畢業時成為一個合格的會計專業人員,而在於培養學生未來能夠成為一個會計專業人員必須具備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使他們終生受益。可見,會計教育應注重會計職業能力的培養。所謂會計職業能力,是指會計從業人員從事某項職業活動所具備的綜合能力,從職業能力構成要素來看,它包括兩個方麵:一是與會計職業崗位密切相關的能力,即專業能力;二是與會計職業崗位關係雖然密切,但可以遷移、泛化到其他職業領域的能力,包括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

1.專業能力。專業能力包括會計核算能力、計算機和財務軟件應用能力、經濟業務判斷能力、財務分析能力。會計核算能力是指熟練、準確地對常規會計事項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能力;計算機和財務軟件應用能力是指會計人員根據工作需要製作和打印各種圖表和財務報告,進行各種信息資料的查詢,完成財務信息的統計和披露工作的能力;經濟業務判斷能力是指會計人員能夠根據法律法規和會計準則等標準,充分考慮企業經營環境及企業自身特點,運用專業知識對複雜的或不確定的經濟事項進行辨識,作出處理決定的能力;財務分析能力是指運用專業理論評價單位的財務狀況及其經營活動,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恰當的解決辦法,並預測未來,為企業提供決策依據的能力。

2.方法能力。方法能力包括自主學習的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自主學習的能力是指能夠在實踐中,以提高工作質量為目標,根據工作的需要持續自覺學習新知識的能力;信息處理能力既包括對當今社會紛繁複雜的信息進行搜集、分析、加工、整理的能力,也包括進行會計文案寫作應具備的選題和內容整合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指能夠按照企業的財務戰略,依法處理突發或非常規會計事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