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研究(1 / 3)

《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財會教育

作者:田園

摘要:《中級財務會計》是會計學專業的必修課,對學生今後的職業發展和繼續深造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它也是一門承上啟下的課程。本文通過分析該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改革設想。

關鍵詞:中級財務會計 教學改革 教學內容

《中級財務會計》是一門承上啟下的課程,前承《初級會計學》,後接《高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和《審計學》等。通過該課程的傳授,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會計理論與方法的重要性,構建較為係統的技術與技能結構。我院一般是在大二上學期開設該課程,總計90課時,學分5分,在所有專業課中課時最多,學分最高,客觀上形成了教與學備受重視的現狀。但是筆者在課堂教學中發現,其存在著很多問題亟須解決。

一、 《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的調查情況

本次調查采用問卷形式,調查範圍為安徽財經大學會計學院會計學專業的在校學生,調查采用無記名的方式,共發送調查問卷120份,收回有效問卷112份。問卷結果顯示,1.在對會計專業課程的學習是否感興趣上,8%的學生很感興趣,65%的學生較感興趣,20%的學生感覺一般,7%的學生選擇不感興趣。2.在課程的難易程度上,5%的學生認為簡單,20%的學生認為既不簡單也不容易,62%的學生認為較難,13%的學生認為很難。3.在對課程的重視程度上,60%的學生表示很重視,課前預習課後複習,35%的學生僅保證自己上課聽懂即可,15%的學生坦言自己聽不懂也不想學。4.關於教學中需要加強的部分,70%的學生選擇實踐環節,30%的學生選擇了專業知識深度,幾乎沒有學生選擇專業知識範圍。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該課程普遍比較感興趣,且也都能主動學習,但是在學習過程中覺得頗為吃力。大多數學生認為實踐非常重要。

二、《中級財務會計》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初級會計學》與《中級財務會計》學習銜接的問題

《初級會計學》課程的學習,我院一般安排在學生大一第二學期開設,共72課時。該課程主要闡述會計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所以經濟業務較為簡單,對其賬務處理也是避繁就簡,主要要求學生掌握理論基礎知識。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往往忽略培養自己紮實的理論功底,而是一味地熱衷於會計分錄的編製,關注於哪個記借方,哪個記貸方。在對《初級會計學》的期末考核中,借貸記賬法的應用占考試分值比例也較大,所以學生隻要死記硬背主要生產經營過程最基本的會計核算,考試就可以過關。因此當學生學到《中級財務會計》時,出現了內容多、課時少、知識點瑣碎繁雜的現象,很多學生此時發現原來自己一知半解的理論知識並不能很好地指導實務。即便有些學生基礎知識掌握較好,在《中級財務會計》大量且變化多端的經濟業務核算學習中也會出現顧此失彼、茫然失措的現象,期末考核時不及格者較多。

(二)《中級財務會計》與《高級財務會計》界定的問題

《初級會計學》、《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三門課程在教學內容上應該是逐層深入、相互協調且避免重複的。然而,隨著會計準則的頻繁修訂和出台,《中級財務會計》的教學內容也在不斷的修改和補充,這使得中級、高級財務會計的劃分缺乏權威的標準,使得不同版本教材或是專業書籍不統一。例如,我院會計專業《中級財務會計》所選用的是東北財經大學教材,《高級財務會計》選用的是中國人民大學的教材,結果兩本教材中都出現了債務重組、資產減值、所得稅會計等內容,這就有可能造成這些內容在兩門課程中重複講或是都沒講的情況。即使學院已經對整個教學計劃做了統一協調規劃,但是落實到具體教師和具體班級,對於內容的把握上還是有著不同的認知差別。此外,《中級財務會計》中的實際利率法和增值稅等內容與《財務管理》、《稅法》等後續課程也都存在著內容重疊的情況,到底這些內容需不需要在《中級財務會計》中講授,具體講授到哪一步也是困擾教師的一個問題。

(三)課程教學環節不甚合理

《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現有教學內容主要是按照會計要素順序安排章節結構,即第一章一般為總論,介紹財務會計理論。從第二章開始則具體按照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會計六要素順序編寫,最後內容安排的是財務報表的編製。涉及到的內容非常多。在課堂教學中,由於受限於教材、教學計劃以及課時,使得該課程在教學上精細且疲憊,每章都要講授大量的賬務處理。以資產中的金融資產這一章為例,對於教材中涉及到的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這四類金融資產,每一類都要非常詳細地介紹其從取得時的初始計量到後續計量再到處置,學生常會感到知識點過於繁雜,不好理解。而且學生最後往往還會形成一種錯覺,認為學習《中級財務會計》就是學習會計分錄而已,忽視會計理論對實務的指導作用,更沒有將理論的精髓運用到實務中,造成理論與實際的脫節。最終導致學生重實務輕理論少實踐,學生在學習中既沒抓住最重要的理論指導,也沒把千變萬化的會計實務掌握牢,更缺乏動手操作實踐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