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內容(2 / 3)

我得強調的聲明,民族主義我們是要的,而且深信是我們複興的根本。

但民族主度不該是文化的閉關主義。我甚至相信正因我們要民族主義,才不應該複古。老實說,民族主義是西洋的產物,我們的所謂“古”裏,並沒有這東西。談談孔學,做做歪詩,結果隻有把今天這點民族主義的萌芽整個毀掉完事。其實一個民族的“古”是在他的血液裏,像中國這樣一個悠久曆史的民族,要取消它的“古”的成分,並不太容易。難的倒是怎樣學習新的,因為我們在上文已經提過,文化是有惰性的,而愈老的文化,惰性也愈大。

克服惰性是一件難事啊!

有人說,你太傻了,你忘了“儒表佛裏”的理學家的道統是從文武周公算起的,而不從釋迦牟尼算起,接受西洋科學精神的樸學,仍稱為漢學,而不稱西學。內容無妨接受人家,外表還得是自己的,。為是麵子問題,而麵子也不能不顧。今天的複古,也可以作如是觀。我但願自己太傻,然而我又擔心擁護複古的人們和我一樣的傻。傻到真正言行一致。

從宗教論中西風格要說明中西人風格的不同,可以從種種不同的方麵著眼,從宗教著眼,無肄是一個比較扼要的看法。所謂宗教,有廣義的,有狹義的。狹義的講來,中國人沒有宗教,因此我們若能知道這狹義宗教的本質是什麼,便也知道了中西風格不同之點在那裏。至於是宗教造成了西洋人的性格,還是西洋人的性格產生了他們的宗教,那是一個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辯論,我們不去管它。目下我們要認清的一點,是宗教與西洋人的性格是不可分離的。

要確定宗教的本質是什麼,最好是溯源到原始思想。生的意誌大概是人類一切思想的根苗。人類生活愈接近原始時代,求生意誌的強烈,與求生能力的薄弱,愈有形成反比例之勢。但是能力愈薄弱,不僅不能減少意誌的強烈性,反而增加了它。在這能力與意誌不能配合的難關中,人類用以主觀的“生的意識”來補償客觀的“生的事實”之不足,換言之,因一心欲生,而生偏偏是不完整,不絕對的,於是人類便以“死的否認”來保證“生的真實”。

這是人類思想史的第一頁,也實在是一個了不起的發明。我們今天都認為死是一個千真萬確的事實,原始人並不這樣想。對於他們,死不過是生命途程中的另一階段,這隻看他們對祭祀態度的認真,便可知道。我們也可以說,他們根本沒有死的觀念,他們求生之心如此迫切,以至忽略了死的事實,而不自覺的做到了莊子那般通過理智的道路然後達到的境界,理智他們絕對沒有,他們隻是一團盲目的求生的熱欲,在熱欲的昏眩中,他們的意識便全為生的觀念所占據,而不容許那與生相反的死的觀念存在,誠然,由我們看來,這是自欺。但是,要曉得對原始人類,生存是那樣艱難,那樣沒有保障,如果沒有這點生的信念,人類如何活得下去呢?所以我們說這人類思想史的第一頁,是一個不得的發明。

原始人類不承認死的事實,那不死科是肉體的不死,這還是可以由他們對祭祀的態度證明的。但是知識漸開,他們終於不得不承認死是一個事實。

承認了死,是否便降低了生的信念呢?那卻不然。他們承認的肉體的死,至於靈魂他們依然堅持是不會死的。以承認肉體的互為代價,換來了靈魂不死的信念,在實利眼肖的人看來,是讓步,是列無聊的自欺,在原始人類看來,卻是勝利,因為他們認為靈魂的存在比肉體的存在還有價值,因此,用肉體的死換來了靈魂的不死,是占了便宜。總之他們是不肯認輸,反正一口咬定了不死,講來講去,還是不死,甚至客觀的愈逼他們承認死是事實,主觀的愈加強了他們對不死的信念。他們到底為什麼要這樣倔強,這樣執迷不悟?

理智能力薄弱嗎?但要記得這是理智的壓力愈大,精神的信念躒得愈高。理智的發達並不妨礙生的意誌,反而鼓勵了它,使它創造出一個永生的靈魂。

這是人類思想史的第二頁,一個更荒唐,也更神妙的發明。

人類由自身的靈魂而推想到大自然的靈魂,本是思想發展過程中極自然的一步。想到這個大自然的靈魂實在就是人類自己的靈魂的一種投射作用,再想到這投射出去的自己,比原來的自己幾乎是無限倍數的偉大,並又想到強化生的信念與促進生的努力中,人類如何利用這投射出去的自己來幫助自己——想到這些複雜而紆回的步驟,更令人驚訝人類的“其愚不可及”,也就是他的其智不可及。如今人畢竟承認了自己無能,因為他的理智又較前更發達了一些。他認清了更多的客觀事實,但是他就此認輸了嗎?沒有。人是無能,他卻創造了萬能的神。萬能既出逢無能,那麼無能依然是萬能。如今人是低了,但史向自己低頭,於是他愈低頭,自己的地位也愈高。你反正不能屈服他,因為他有著一個鐵的生命意誌,而鐵是愈錘煉愈堅韌的。這人類思想史的第三頁,講理論,是愈加牽強,愈加支離,講實用,卻不能不承認是不可思議的神奇。

如果是以賄賂式的祭祀為手段,來旅致神的福佑或杜絕神的災禍,或有時還不惜用種恫嚇式的手段,來要挾神做些什麼或不做些什麼——對神的態度,如果是這樣,那便把神的能力看得太小了。人小看了神的能力其實也就是小看了自己的能力,嚴格的講,可以恫嚇與賄賂的手段來控製的對象,史能稱之為妖靈或精物,而不是神,因之,這種信仰也隻能算作迷信,而不是宗教,宗教崇拜的對象必須是一個至高無上的,神聖的,萬能而慈愛的神,你向他隻有無條件的依皈和虔誠的祈褥。你的神愈是全德與萬能。愈見得你自己全德與萬能,因為你的神就是你所投射出去的自身的影子。既然神就是像自己,所以他不妨是一個人格神,而且必然是一個人格神。神的形象愈像你自己,愈足以證明是你的創造。正如神的權力愈大,愈足以反映你自己權力之大。總之,你的神不能太不像你自己,不像你自己,便與你自己無關,他又不能太像你自己,太像你自己,便暴露了你的精神力量究竟有限。是一個不太像你,又不太不像你的全德與萬能的人格神,不多不少,恰恰是這樣一個信仰,才能算作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