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劫機:地麵與空中的雙重較量
新視點
作者:沈臻懿
馬航MH370航班失聯後,包括中國、馬來西亞、美國等在內的26國展開了大規模跨國搜救行動,並對失聯事件的原因進行了調查。飛機墜海,空中解體,偏離航線,遭遇劫機,秘密降落等種種猜測,令馬航MH370航班的命運籠罩在重重迷霧之中。隨著各類調查證據浮出水麵,MH370航班遭遇劫持的可能性似乎也在逐步增大……
由此事件,回望全球民用航空發展史,客機遭遇劫持的事件亦非罕見。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9·11”恐怖襲擊事件的發生,令反劫機再次成為了一項全球共同關注的焦點。各國紛紛采取了相應措施與對策,並引入了全新的技術與裝備,以期從地麵與空中的立體化層麵來防範與處置劫機事件。
是否被劫持的馬航MH370
事件回顧
2014年3月8日淩晨2點40分,馬來西亞航空公司一架載有227名乘客以及12名機組成員,由吉隆坡飛往北京的波音777飛機與空管中心失去了聯係。該飛機航班號為MH370,原定於北京時間3月8日上午6點30分抵達目的地。客機失聯事件發生後,馬航與馬來西亞當局啟動了救援與聯絡機製,以試圖尋找該飛機。馬方官員表示,MH370航班失聯發生在馬航將管製交接至越南胡誌明管製區域後。據已公開的馬航失聯前最後一次聯絡內容顯示:“已將你們(MH370航班)交接至胡誌明管轄區”,MH370航班則回答:“好的,晚安。”幾分鍾後,客機在越南與空管失去聯係,同時雷達信號消失……
對於萬米高空突然消失的馬航MH370,包括中國、馬來西亞、越南、美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等26國隨即開展了大規模跨國搜救行動,派出大量艦船、飛機前往可疑海域進行海空一體化的搜索與救援。截至3月20日,馬航MH370航班失聯事件已超過12天,這也創下了民用商業客機失蹤事件的最長紀錄。飛機墜海,空中解體,偏離航線,遭遇劫機,秘密降落等種種猜測,令馬航MH370航班的命運籠罩在重重迷霧之中。3月15日,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在吉隆坡所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馬航失聯客機的通信係統很有可能被認為蓄意關閉。根據相關飛行數據顯示,客機航線可能被人為所改變。失聯航班消失於雷達前曾做出“戰術躲避動作”,即下降飛行高度進行低空飛行,利用地球曲率、高山等躲避雷達偵測,並不排除客機遭到劫持的可能性。馬方當局所進行的調查,也正逐步朝著劫機方向前行。馬警方不僅對機組成員與機上乘客的相關情況進行了調查,更前往失聯客機機長的住處進行了搜查,並檢查了其住所內的模擬飛行係統。
馬方公布的這則消息,不僅意味著26國在南中國海海域和泰國灣的持續搜救行為趨於終止,更意味著未來的搜救工作將麵臨著更大的難題。從客機失聯的原因來說,隨著各類調查證據的浮出水麵,MH370航班遭遇劫持的可能性也在逐步增大。不過,就全球民用航空發展史而言,客機遭遇劫持的事件亦非罕見。
曆史上曾發生的客機劫持事件
1903年12月17日,美國萊特兄弟實現了人類曆史上首次駕駛飛機進行動力飛行。這一壯舉,不僅標誌著真正意義上的飛機誕生,更使其成為了20世紀最偉大的科技發明之一。僅僅10年之後的1914年,固定翼飛機就開始應用於民間商業客運領域。不過,隨著飛機在民用領域的應用,劫機的陰影也逐漸趨於籠罩,並在二戰後出現了首宗民用客機劫持事件。
1948年7月16日,澳門航空運輸有限公司承租的一架水路兩用飛機在由澳門飛往香港的途中遭劫持,劫機者在殺害機長後,造成飛機失控墜毀,並導致機上22人死亡。該事件也堪稱全球首起空中劫持並導致墜機的劫機事件。
進入20世紀下半葉後,無論是1976年6月27日巴解組織劫持的法航139航班事件、1977年10月13日德國紅軍劫持的漢莎航空181航班事件,抑或其他飛機劫持事件,都存在著劫機與反劫機的殊死較量。不過,進入21世紀後,令世人為之震驚的一場劫機事件,無疑就是2001年“9·11”恐怖襲擊事件中,基地組織成員劫持美國聯合航空公司93號航班、175號航班以及美國航空公司11號航班、77號航班,並對世貿中心與五角大樓進行了恐怖襲擊。遭劫持的客機中,美航11號航班、美聯航175號航班先後與世貿中心大樓相撞,而美航77號航班則撞向了五角大樓。美聯航93號航班則在機上乘客與機組人員的殊死抵抗下,墜毀於賓夕法尼亞州郊區,從而阻止了恐怖分子利用其襲擊美國白宮或國會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