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注我們的評價標準(1 / 1)

關注我們的評價標準

視點

作者:劉波

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國家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有目共睹,但同時也應該正視因此帶來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有的是伴隨高速發展而不可避免,有些則完全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消除。

其中一個問題是我們現在對人對事的評判,標準似乎太過單一和功利。一個人是什麼地位,不論其職業是教授、工程師、研究員,總是想方設法把他的位置換算成一個行政級別,處級?局級?還是其他?而一個人有多大價值,也總能設法把他的重要性用創造多少經濟價值來衡量。一年創造幾十萬?幾百萬還是幾千萬?

這種方法,當然會收到令人一目了然的效果,從而在安排接待規格、報銷標準、位置排序甚至給予榮譽、名分等方麵方便操作。但這也從一個側麵說明,我們處在當今這樣一個本該多元價值並存、不拘一格選拔人才的時代,所需要的對價值評判標準的單調和功利。

單一而過於現實功利的評判標準,固然也有其發生、存在的道理,但他們對於像中國這樣體態龐大、曆史悠久的民族而言,是極其片麵甚至難免負麵的。我們的曆史本來就漫長,在這樣漫長的曆史長河中,累計的精神財富無可數計,單單從儒家角度看:“不患不立,患所以立”(不要擔心不把你放在這個位置,應該擔心怎麼能呆在這個位置)、“憂道不憂貧”、“貧而無諂,富而好禮”、“仁者愛人”等,曾經滋養了無數仁人,無論後來他們為官、從教、做工、武備,因為有這些精神的教化,那就有了一個心靈的皈依。不會以名位的攫取和物質的追求為終極目標,雖然“君子好名”、“君子愛財”,尚需“取之有道”。通過自己的智慧勞動而得,就是“有道“,通過坑蒙拐騙而得,就是“無道”。同樣,依靠自身的能力,眾望所歸而到達一個位置,就是“有道”,而通過鑽營投機、巧取豪奪而到達一個位置,就是“無道”。

我們今天讀的好文章、享受的高科技,他們的創造者大體不是依靠行政級別和經濟價值而安身立命的。但他們卻是整個人類曆史上最具價值的存在。從另一個角度講,他們所帶給人類的精神財富,不是可以用有限的金錢和地位來管窺蠡測的。

我們國家現在正在進入全麵發展的曆史階段,需要整合各方麵的資源,調動各方麵的人才。而假如我們全社會對於人、事的評判標準僅僅停留在現實功利的層麵,那難免會因為目光短淺而忽略真正的人才。

真正的政治家關懷的是家國,他們不會在乎行政級別的一格半格,曆史對他們的評價也不在於官大官小;真正的商人,都有人間情懷,靠唯利是圖終究難成大事,對他們的評價也不隻靠錢多錢少。當然,社會還需要真正埋頭苦幹的學人、科學家、作家、藝術家、民工等等,這樣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豐滿的人類社會。

老子曾說“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爭”。對於本來就隻有少數人才能擁有的“難得之貨”——金錢和名位的貪戀和追逐,常常令人不能安居,複不能樂業。從幼兒時期即應該倡導風氣、施行教育,讓每一個個體都得到應有的尊重,讓他們充分發揮自身的積極能動性,從而安於自己所從事的領域,孜孜矻矻創造和實現價值。

責任編輯 張向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