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良久,童古教授深深地嘬了一口煙,然後緩緩地吐出來,扔掉了煙嘴,深吸一口氣,對張遠祚說:
“張兄弟,你覺得這枚玉盤如何?”
“學生不才,對古玩玉器沒什麼研究,不敢妄論,恐先生恥笑。”張遠祚回道。
“哦,嗬嗬!張兄弟不必自謙,盡管說來。”童古教授笑著說。
“這枚古玉盤,若論其形狀,圓形中孔,平淡無奇,就其顏色,橙黃瑩透,在古玉中屬上品,但也並非罕見,隻是這玉盤上的紋飾及鑿刻雕琢的符號文字,在下才疏學淺,孤陋寡聞,實屬難辨,還望先生指教。”
“嗬嗬,果然沒有看錯人,張兄弟慧眼識真,一眼就看出這古玉盤殊異不俗之處。這枚古玉盤上麵雕琢的符號文字,莫說你張兄弟,就連我這專門研究史前曆史以及考古的北大教授,也如同閱鬼篆,觀天書一般,不解難辨啊。”童古教授歎息道。
“哦?怎麼,先生大才竟也看不懂這玉盤上的符號文字麼?”張遠祚詫異地問。
“誠然如是啊!”童古教授拿著古玉盤凝視著,又歎了一口氣。
“在下不解,先生如此大才,怎能會不認得上麵的符號文字呢?既然如此,在下一介武夫,剛剛退伍,恐怕更幫不上什麼忙了。”張遠祚說。
說到這裏,童古教授放下古玉盤,甩了下袖子,兩手叉在腰後,款步走到窗前,長噓一口氣說:
“張兄弟,此言差矣!老夫找張兄弟來,並非考究商榷這古玉盤上的文字符號,其中緣由亦非三言兩語能夠說的清楚,且容老夫慢慢道來。”
“先生請講!”張遠祚恭敬地說。
“張兄弟可知道‘童’姓由來?”童古教授試問。
“學生不知,先生賜教。”張遠祚回答。
“‘童’姓說起來要追溯到我們華夏上古時期,當時華夏民族的人文初祖軒轅黃帝因長居姬水,取姬為姓。黃帝之孫名顓頊,顓頊生子名曰老童,自此華夏始有‘老’,‘童’二姓,‘童’姓後代名士居多,有重黎,吳回,陸終,祝融以及彭祖等。據家父所言,我們這一支‘童’姓就是源自老童,老夫即是老童第153代玄孫。”童古教授無比自豪地講解自己的姓氏。
“哦,原來如此。 得聞先生貴姓,榮幸之至。隻是這‘童’姓與這古玉盤有何淵源呢?”張遠祚問道。
“嗬嗬,莫急。這古玉盤實為家父臨終前所親傳,家父再三囑咐,一定要小心看管,這古玉盤絕非普通玉盤,乃上古‘童’姓始祖老童於騩山玉石中所獲,此事我翻閱無數古籍資料,在《山海經》中得到佐證,據《山海經》記載:‘又西一百九十裏曰騩山。其上多玉而無石,神耆童居之。其音常如鍾磬。其下多積蛇。’這神耆童即是老童。據家父所言,這古玉盤乃騩山玉石,感天地之陰陽造化,化作玉盤,其黃潤瑩透,能祛百病,草木遇之老樹開花,衰蟲臨之僵而複生,若人得之,則長命百歲。相傳彭祖活八百歲而終,其色如童子,步行日過五百裏,能終歲不食,亦能一日九食。家父所言與彭祖傳說確有暗合之處,但家父另謹言相告,此玉盤能感通人性善惡,遇善從善,遇惡隨惡,方周百裏,大善臨之,能放五色異彩,天降祥瑞,一切枯朽病弱盡皆痊愈,若為小人奸惡之徒所獲,則其色暗淡,人心愈惡,周遭五行失常,若非久旱,即是大澇,百木凋零,民不聊生。這是家父所言,我沒有親眼見過,但家父囑咐,一定要將玉盤小心收好,藏於木匣內,不得輕易拿出,恐生事端。”童古教授將‘童’姓與玉盤的由來講與張遠祚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