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08~2012年景德鎮市城區洪災評估和排澇問題研究(1 / 2)

2008~2012年景德鎮市城區洪災評估和排澇問題研究

交流園地

作者:湯玲玲

摘要:文章根據《景德鎮市水務信息》選取的2008~2012年洪澇災情信息數據,對景德鎮市2008~2012年洪澇災情進行統計、分析,認為近5年來景德鎮市的年度洪澇災情主要呈相對遞減趨勢。完善的城區防洪工程措施體係和恰當的非工程措施體係是每年減輕洪澇災害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洪澇災情評估;成因分析;防災措施

中圖分類號:TU9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3)34-0163-02

景德鎮市是江南山城,形似盆狀。河川縱橫交錯,北部有源於安徽省祁門縣大洪山的昌江,自北向南越境而過;南部有發源於皖贛交界婺源縣的樂安河,自東向西,與昌江彙合流入鄱陽湖。

1998年前,景德鎮市是完全不設防的城市,曆經1998特大洪水災害後,景德鎮於1998年正式實施景德鎮市城市防洪工程,按照已批複的初步設計內容,規劃建設西瓜洲排澇站、老鴉灘排澇站等15座排澇站,總裝機容量為10070kW,2008年已完建9座排澇站,完成城市防洪大堤建設9.8km,2013年已完建11總裝機容量4760kW,完成城市防洪堤建設12.8km。

1 洪災概況與變化趨勢

1.1 洪災概況

景德鎮市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區,多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8%,降雨曆時長、範圍廣、雨量大。

經過對近5年景德鎮市區洪澇災害統計數據進行分析得出以下三個特征:(1)影響範圍很大。珠山區轄域內共9街道,昌江區轄域內共1街道5鄉鎮,幾乎年年全範圍遭受洪災害。(2)城市內澇突出。2008年、2010年、2011年、2012年全市城區主幹道內澇嚴重。(3)經濟損失嚴重。因洪災致經濟損失始終居高不下,並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1.2 各月份災情主要變化

2008~2012年各月份洪澇災害變化情況,2008年-2012年景德鎮市城區洪澇災情評估表:

評估值(%)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1月 0 2.1 0 0 0

2月 0 0 3.5 0 0

3月 3 3.5 3.8 7.5 25.7

4月 4.2 5.3 17.6 5.8 6.8

5月 2.3 3.4 2.6 2.7 3.2

6月 70.4 20.8 4.5 63.7 32.3

7月 5.9 31.4 62.1 12.6 26.5

8月 21.3 12.5 21.1 10.6 71.4

9月 13.4 10.4 3.1 3.6 2.8

10月 2.4 3.5 1.6 0 0

11月 0 0 0 4.8 5.7

12月 3.5 0 0 0 0

2008年6月、2010年7月、2011年6月、2012年8月,城區洪澇災情評估值均超50%,屬於重大災害年月,其中,2008年6.12洪水,超警戒水位3.8m;2010年7.14洪水,超警戒水位3.0m;2011年6.15洪水,超警戒水位3.6m;2012年8.15洪水,超警戒水位3.9m。

2 災情成因分析

2.1 氣象原因

從2008~2013年,景德鎮市城區降水每年的變化並不大,但是各月份的變化,短時集中降水的頻繁、強暴雨、強對流天氣的加劇,使得城區局部超預測降水量超曆年峰值,也為景德鎮市城市防洪工程、城區各排澇站、城區排水係統帶來了嚴峻的考驗。

2008年6.12洪水,超警戒水位3.8m;2010年7.14洪水,超警戒水位3.0m;2011年6.15洪水,超警戒水位3.6m;2012年8.15洪水,超警戒水位3.9m,這些超警戒水位的形成大都來自於城區局部短時超強度密集雨彙集。

2.2 人為原因

進入2008年,景德鎮城區擴張和城鎮快速發展導致洪水高風險地區土地開發和地下管網變化,都對昌江流域內水循環產生了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