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桑德爾·皮查伊:穀歌新掌門(1 / 3)

桑德爾·皮查伊:穀歌新掌門

封麵故事

作者:龔燦

8月10日,穀歌聯合創始人兼CEO拉裏·佩奇出人意料地宣布將穀歌重組成科技企業集團Alphabet,他和另一創始人謝爾蓋·布林成為這家新的控股公司掌門人,穀歌成為Alphabet的互聯網子公司,而穀歌原有的核心業務則交給高級副總裁桑德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管理,皮查伊在10個月之後再次晉升成為穀歌新任CEO。這也是繼薩提亞·納德拉成為微軟的CEO之後,第二位擔任美國主要高科技公司掌門人的印度裔高管。

桑德爾·皮查伊在穀歌的產品會議上

一時間,Alphabet和桑德爾·皮查伊成為互聯網關注的焦點,皮查伊更是引發了維基百科“編輯們”的大混戰。在不到十天的時間裏,維基百科關於皮查伊的詞條已經被修改了300次以上。由於他年輕時的教育信息不夠公開和完整,這讓不少想借皮查伊來炫耀一下自豪感的人有了可趁之機,結果就導致皮查伊在維基百科上的教育經曆被反複修改,中間更是誕生了一些讓人啼笑皆非的介紹。比如皮查伊的母校就被冠上了多個,甚至還一度出現了迪拜理工學院。

“產品沙皇”

現年43歲的皮查伊是土生土長的印度人,他的父親是印度南部城市欽奈的一名電氣工程師,為一家英國企業管理一個電子零部件工廠,母親曾是一名速記員。這是一個相對富裕的中產階層家庭,父親會向兒子談論自己一天的工作以及麵臨的挑戰。受父親影響,皮查伊從小就對科學和工程學產生興趣,而且記憶力驚人,能記住撥打的每個電話號碼。中學畢業後,他考入了著名的印度理工學院——就是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中的理工大學的原型,並獲得了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全額獎學金。他在印度理工學院的導師稱讚他是當年那批學生中最聰明的。

1993年,剛到美國的皮查伊很不適應,要知道當時飛往美國的機票錢就超過他父親一年的年薪,當他看到一個背包就要價值50美元時不由大吃一驚。他最初的理想是拿到斯坦福的材料科學及半導體物理學的博士學位,做一名研究學者,可是在拿到碩士學位後,他就退學加入應用材料公司擔任工程師和產品經理。在這期間,他又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攻讀MBA學位。而後他進入麥肯錫管理谘詢公司任職,直到2004年進入穀歌。

在中國,皮查伊被親切地稱為“劈柴”,因為他在穀歌產品業務方麵確實起到了“披荊斬棘”的作用。皮查伊在穀歌最開始負責的是工具欄業務,即在IE、Firefox等瀏覽器上安裝穀歌的搜索引擎工具欄,當時他就被認為是一個低調的管理者。2006年10月8日,微軟突然宣布修改IE瀏覽器的默認搜索引擎,引起穀歌極大恐慌,這一天甚至被認為是穀歌業務的末日。因為當時穀歌65%的財務收入都是來自搜索引擎,而IE又是當時最重要的瀏覽器。皮查伊認為微軟可能會威脅到穀歌大部分的業務,提議開發穀歌自己的瀏覽器。當時的執行董事埃裏克·施密特堅決反對,但在兩位創始人的支持下,皮查伊和他的團隊主導了Chrome瀏覽器的開發。兩年之後,Chrome橫空出世,不僅捍衛了穀歌搜索引擎的地位,甚至成為穀歌重要的收入來源。2013年,Chrome瀏覽器為穀歌帶來598億美元的營業收入,利潤高達129億美元。今年7月,Chrome占全球瀏覽器市場份額已達到27.66%,有隱隱趕超IE之勢頭。有意思的是,微軟現任CEO納德拉和穀歌新任CEO皮查伊都來自印度,但印度網民最中意的瀏覽器卻是Chrome,其在印度瀏覽器市場的占有率高達66%,IE瀏覽器的份額還不到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