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國和以色列,鐵哥們鬧掰了?(1 / 1)

美國和以色列,鐵哥們鬧掰了?

專欄

作者:李明波

稍微了解國際問題的朋友都很清楚,美國和以色列是堅定的盟友關係。在國際政治體係中,美國和以色列的關係似乎超越通常意義上的盟友關係。在很多人看來,以色列更像是美利堅合眾國的第51個州,或者說,是山姆大叔一個不聽話的孩子。這個不太準確卻生動的比喻,一語道破美國經常毫無原則偏袒以色列的事實。

但近年來,美國和以色列這對鐵哥們的關係卻出了大問題。今年3月,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曾瞞著奧巴馬政府,直接與國會共和黨領袖商洽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的事情,奧巴馬本人甚至被蒙在鼓裏。隨著伊朗核協議的最終簽署,以色列對奧巴馬政府的不滿上升到新高度,以至於奧巴馬在8月早些時候接受CNN采訪時,竟說他記憶中唯一一個敢強行幹涉美國外交的外國領導人隻有內塔尼亞胡。

今年這一連串的事件,可以說都是以色列與美國關係上史無前例的。明眼人都看得清楚,美國和以色列的裂痕短期內無法愈合了。當然,這種裂痕不可能讓美以徹底反目成仇。因為猶太遊說勢力的巨大權勢,在可以預見的未來,華盛頓全麵偏袒以色列的態度不會改變。所以我們會看到,盡管奧巴馬對公開冒犯自己的內塔尼亞胡很不滿,但是他依然還是要小心翼翼。比如說,奧巴馬在伊朗核協議簽署後,還是要親自打電話安慰內塔尼亞胡,並且重申美國對以色列安全的“堅實承諾”。

大家都很清楚,解決中東衝突問題的關鍵,是軍事上占絕對優勢的以色列在阿以爭端中作出實質讓步。但是除非伊朗和阿拉伯國家成功發展核武,改變中東的軍事均衡,以色列的讓步隻能來自華盛頓的壓力。而華盛頓的中東政策,又與強大的猶太遊說勢力交織在一起,使得美國曆屆政府對以色列施壓顧慮重重。曾兩次出任小布什政府的國家安全事務委員會波斯灣事務主管的肯尼斯·波拉克曾承認美國在中東的兩大“核心利益”——石油供應和以色列的安全。

回顧克林頓和小布什,都是在不用再擔心連任的第二任上,才開始花力氣推動以巴談判。即便這樣,兩位總統都沒有對以色列施加太多壓力。真正對以色列施加了外交高壓的美國總統是老布什,然而意味深長的是老布什卻連任失敗。

奧巴馬對以色列的狠勁其實很像老布什,他的第一任期剛始,便馬上公開要求以色列全麵凍結在約旦河西岸的殖民擴張,並以前所未有的外交壓力,迫使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名義上接受了“兩國方案”,華盛頓的中東政策出現了新氣象。奧巴馬不怕步老布什後塵的原因之一,是他出色的政治手腕,尤其是提名第一位拉美裔最高法院大法官,大致奠定了奧巴馬的連任基礎。

當然,這裏最根本的原因,是奧巴馬的基本國策——向亞太地區的戰略轉向,與以色列依賴山姆大叔稱霸中東、為所欲為的國家利益之間難以調和的矛盾。

有意思的是,《紐約時報》曾評論說,內塔尼亞胡對白宮公然“大不敬”,這是華盛頓的其他所有“盟友”根本不敢想象的。事實上,內塔尼亞胡與奧巴馬本人長期交惡,2012年總統大選期間公然幹預美國內政,為共和黨造勢鼓吹。更重要的是美國國會長期以來都是“以色列占領區”,在共和黨增強控製的國會,美國和以色列的關係再糟糕也不會嚴重到哪裏。

美國和以色列的關係,或許是當今世界最複雜的友誼。在他們自己看來,“你們就是我們,我們就是你們”;在反對者眼中,如果一個是“大魔頭”,另一個就是“小魔頭”;而更多第三方卻心知肚明,二者的吵嘴慪氣卻也可能給世界帶來動蕩和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