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2.明清皇家陵寢:明顯陵(1 / 2)

明顯陵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湖北省鍾祥市城東郊的鬆林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親恭壑獻皇帝和母親章聖皇太後的合葬墓,是我國數千年曆史長河中最具特色的一座帝王陵寢。

顯陵始建於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建成,前後曆時共47年,其圍陵麵積183.13公頃,整個陵園雙城封建,外邏城長3600餘米,牆高6米,牆體厚1.8米,紅牆黃瓦、金碧輝煌、蜿蜒起伏於山嵐疊嶂之中,雄偉壯觀,是我國曆代帝王陵墓中遺存最為完整的城牆孤品,陵園由內外邏城,前後寶城、方城明樓、棱思殿、陵恩門、神廚、神庫、陵戶、軍戶、神宮監、功德碑樓、新紅門、舊紅門,內外明塘、九曲禦河、龍形神道等30餘處規模宏大的建築群組成,其布局構思巧奪天工,殿宇樓台龍飛鳳舞,工藝浮雕美絕倫、一陵雙塚舉世罕見,是我國古代建築藝術中的瑰寶。

顯陵之奇特主要源於王墓改帝陵而形成的一陵雙塚舉世無雙的孤例而彌足珍貴。顯陵的墓主朱佑杬生前為興獻王,死後葬於鬆林山,明正德16年武宗駕崩,因其無子嗣,慈壽皇太後與首輔大學士楊廷和遵奉“兄終弟及”之祖訓,遺命“興獻王長子朱厚熜”嗣皇帝位。年號為嘉靖,後朱厚熜為自立體係,用武力平息了長達3年之久的“皇考”之爭,其間廷杖致死17人,入獄、奪俸、充軍、戎邊、革職等官員達115餘人,從而完成了自己的昭穆體係,這一重大事件曆史上稱之為“大禮儀”之爭。此後嘉靖皇帝朱厚熜便將其父追尊為恭壑獻皇帝,並將王墓改為帝陵,開始了大規模的改建擴建工程,直至嘉靖駕崩建設才停止。

顯陵以其獨特的環境風貌、精巧的布局構思、宏大的建築規模、豐富的地下寶藏及其珍貴的曆史價值而受到國家文物專家的高度重視,八八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九九年三月國家文物局又將其作為明代唯一的一座帝陵,向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委員會已投票通過,將我國湖北鍾祥市的明顯陵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顯陵為明睿宗獻皇帝朱佑杬和獻皇後的合葬墓。

朱佑杬是明憲宗朱見深的第四子、明孝宗朱佑樘的異母弟、明武宗朱厚照的叔父。生於1476年(成化十二年七月初二),生母為朱見深的宸妃邵氏。1487年(成化二十三年七月十一)封為興王,1494年(弘治七年九月十八)就藩湖廣安陸州(今鍾祥市)。1519年(正德十四年六月十七)薨逝,享年44歲。明武宗朱厚照賜諡為“獻”,在鬆林山選定吉地,按親王規製墳園,翌年四月初三安葬。1521年(正德十六年三月),明武宗朱厚照無嗣崩殂,根據太祖朱元障“兄終弟及”的遺訓,襲封為興王不久的朱厚熜被迎往北京入繼大統,是為明世宗。朱厚熜即帝位後,自立統嗣體係,不顧朝臣反對,追尊生父朱佑杬為皇帝。1521年(正德十六年十月)推尊朱佑杬為“興獻帝”;1523年(嘉靖二年)“命興獻帝家廟享祀樂用八佾”;1524年(嘉靖三年三月)又加尊為“獻皇帝”,七月獻皇帝神主奉安於奉先殿東室觀德殿,上尊號“皇考恭穆獻皇帝”,九月改稱孝宗敬皇帝曰“皇伯考”;1526年(嘉靖五年九月)“奉安恭穆獻皇帝神主於世廟;1538年(嘉靖十七年九月)則追尊廟號為“睿宗”;1548年(嘉靖二十七年)恭喜獻皇帝神主供入太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