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巧用多媒體 譜寫新樂章(1 / 2)

巧用多媒體 譜寫新樂章

裝備在線

摘 要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巧用多媒體技術,譜寫趣味曆史、形象曆史、動感曆史、高效曆史、合作曆史、生命曆史的新樂章。

關鍵詞 多媒體;初中曆史;複合型人才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07-0025-02

現代化的課堂教學形式豐富多彩,教學手段多種多樣。伴隨著電子計算機的廣泛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已成為培養複合型人才的必備的現代化教學手段之一。所謂的多媒體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教學實際要求,將現代教學媒體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組合,利用多媒體交互性、集成性、可控性的特點,實現優化的教學過程,達到增強教學效果的目的。

1 巧用多媒體技術,譜寫趣味曆史的歡歌

興趣是學生獲取知識、拓寬眼界、豐富心理活動的助推器。中學生好奇心強、喜歡獵奇,他們一旦對學習的材料產生濃厚的興趣,將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多媒體教學環境下能使抽象的曆史問題具體化,枯燥的曆史概念趣味化,靜止的曆史信息動態化。這在激發學生學習曆史興趣、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等方麵發揮巨大的作用。

如在講述“第二次鴉片戰爭”內容時,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筆者知道學生對“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俄國沒費一兵一卒而獲得的利益卻最多”這一問題很費解,所以筆者插入漫畫《果園裏的強盜》:果樹上有2個人在搖果子,樹下1個人用籃子在接樹上的果實,果園的主人一臉的無奈。漫畫強烈地諷刺了果園主人任人宰割的命運,形象地揭示了俄國的“智慧”。結合漫畫理解這一問題,學生印象深刻。

再如在教學“甲午中日戰爭”內容時,筆者用多媒體首先出示中日地圖,然後問:日本一個小國憑什麼敢對地大物博的中國動武?筆者隨機出示漫畫一《同是天涯淪落人》:一頭肥豬(清王朝),一隻山羊(日本),被蛇虎等列強追趕。漫畫二《搖身一變》:山羊舉著“明治維新”的標牌,神氣十足地加入到列強的行列,張開血盆大口向肥豬逃跑的方向追去……“日本通過‘明治維新’擺脫危機的同時,走上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多媒體顯示反映日本野心的動感地圖。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學生思維活躍,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濃厚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並能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去。

2 巧用多媒體技術,奏響形象曆史的樂章

曆史教學中離不開曆史插圖的使用,那些形象性、直觀性和欣賞性很強的插圖,給人留下深刻而持久的興趣,是語言文字的有效補充。初中曆史新教材插圖資源豐富:有的場麵廣闊,有的栩栩如生,它是引起學生注意的好素材[2]。教學過程中,為了方便學生記憶,筆者利用多媒體,在教材原有插圖基礎上通過錦上添花,將課本的知識點濃縮到插圖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學“紅軍長征”內容時,筆者將長征路線圖做成動態的,當行軍到遵義,就在遵義插入遵義會議舊址的圖片,播放遵義會議影視資料;當行軍至大渡河、吳起鎮、會寧等地點時,就插入“飛奪瀘定橋”“吳起鎮會師”“會寧會師”的紀錄片資料,再現當時壯烈的場景,並將相關的時間、部隊、事件的意義讓學生也在插圖上做好標注。此時的長征路線圖已遠遠超過原來的價值,成了學習提綱,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再如,教學張騫出使西域內容時,因張騫距今久遠,為了排解學生對張騫的陌生感,拉近張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筆者給學生帶來一幅《張騫出使西域壁畫》,並配音解說,學生感到此時張騫正在和自己對話。然後問:同學們,此時你最想了解的有關張騫出使西域的問題有哪些?學生提出“張騫為何要出使西域”“在途中他遭遇了哪些困難”“他的出使目的實現了嗎”等有價值的問題,形象的曆史活躍了課堂氣氛,引導學生很快進入新內容的學習。

3 巧用多媒體技術,拉開創新思維的帷幕

創新是人自主性的最高表現。曆史課教學絕不能讓學生僅僅停留在對曆史人物、事件表象的認識上,應進一步引導學生理性思維,把培養學生的創新品質擺在重要的地位。可見,培養學生具有一定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以及創新個性,曆史教師責無旁貸。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加強創造性思維的訓練。實踐證明: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是培養學生的創新品質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