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多媒體技術 建構語文高效課堂
環境構建
作者:徐軍 王會永
摘 要 語文課堂是集情感和審美於一體的,情景創設,背景簡介,人物形象,自然景觀的展示,通過多媒體得到全麵的展現,精妙發揮多媒體課件的優勢。合理妙用多媒體,能建構出優雅的教學情境,加深對文本感悟,突出重點,突破重難點,有利於拓展視野,增大教學容量,建構高效課堂。
關鍵詞 多媒體技術;語文;Flash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07-0058-02
語文教學與多媒體有機整合,是發揮多媒體技術優勢,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那麼,如何做到多媒體技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而高效妙用呢?筆者結合具體案例,闡述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1 妙用多媒體課件,快速引領入情化境,情商得以提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妙用多媒體能使教學呈現情景交融、形聲並茂、生動活潑新穎的場景,不僅能提供感性素材,且可在疑難點再現情境,啟發學生對表象進行篩選、分析、整合,使其思維向更深層拓展,讓學生的情商得以提升。
教材所選文本大都底蘊深厚,如毛澤東詞《沁園春·長沙》中生機勃勃、壯闊絢麗的美景,包蘊著詩人激流勇進、搏擊風浪的豪情壯誌;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中蛙噪蟬鳴的月色和作者輕鬆的步履、淡淡的情愫,充溢真情。用PPT展示配樂的荷塘圖片再配以描寫荷花的詩文,通過音頻循環播放配音誦讀,讓學生閉目凝神靜聽展開聯想和想象,文本蘊含的主題在心中油然生成。景美情深的文本最能打動人心弦。
研習《項脊軒誌》時,利用多媒體的視頻對語音進行模擬合成,用低沉、舒緩、淒愴的二胡曲《親情之歌》為背景樂,再鏈接張家聲聲情並茂的朗讀,用Flash課件插圖,立即一融情入景的場景便出現在學生眼前:“一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屋內光線幽暗,庭外雞犬相聞。時值家道衰危時刻,祖孫二人在軒中一呼一答的場景尤令人倍感哀婉淒涼。”學生在特定的場景中,禁不住陡生悲愴的情感,立即生成強烈的情感震撼。
2 妙用視聽媒體,有效生發情感、挖掘潛能
古典音樂切合詩詞的情調,小夜曲契合抒情性散文的氛圍,時而悠揚時而激昂,時而輕快時而沉鬱,時而頓挫,追求“智、能、情、意”的和諧,彰顯文本所表現的哀樂喜怒,撥動情感的琴弦,撞擊出撼人的畫麵。因多媒體技術集“聲、色、畫、樂”於一爐,恰當妙用,會達到“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效果。如用圖片、課件呈現《西地平線上》定西高原奇異的落日、羅布淖爾荒原悲壯的落日、阿勒泰草原驚駭的落日,通過3幅落日圖片展示,生動形象地表現出西部奇特美麗的風景,雄渾遼闊、荒涼曠遠和壯美,讓學生得出“世間有大美,雄偉的風景”的人生感悟。
3 妙用多媒體技術,能高效突疑難,發展思維能力
學習目標像一個圓的中心,教學過程皆應圍繞課程目標進行。認真探究學習目標和教學內容,選取最能體現該目標的教學媒體,實現媒體與目標的一致性、協調性、針對性,以實現“啟其所感,導其所難”的計劃。研習《我與地壇》,先用課件出示地壇兩幅畫麵後播放同名電視散文,讓學生展開聯想:黃葉紛飛,日影細碎,史鐵生坐著輪椅慢慢進入地壇……抒情的小提琴音樂配以動情的朗讀,把學生引入一如夢如幻的世界,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美的熏陶、感染,充分激發想象力、創造力,發展思維!有位學生在日記中寫道:“經曆了嚴寒的冬季,才能迎來風和日麗的春天;苦度幹旱的歲月,才能迎來雨後蓬勃的生命;暴雨過後,是嫵媚的大地;風沙吹過,是百花盛開。生命的磁卡,我們不能掌握它的長度,但我們可增加它的厚度。人生路多坎坷,可苦難不是逃避生命的借口,而是靈魂的磨練。凡是曆經劫難而不屈者,才是真正大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