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教學麵向現代化 一切變得與眾不同(1 / 2)

教學麵向現代化 一切變得與眾不同

環境構建

作者:楊秀玲

摘 要 語文教育應該為培養和造就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為適應和滿足社會進步與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這就要求廣大語文教師從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等方麵進行改革、創新,使語文教學不斷前進,永遠欣欣向榮。

關鍵詞 語文;多媒體;綜合性實踐活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07-0060-02

小學語文是九年義務教育的重中之重,它是提高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的前提。麵對現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迅速興起的世界,必須有一種加快小學語文教育現代化的緊迫感,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轉變舊有的教育觀念,端正教學思想,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努力改革課堂教學的結構。讓教育麵向全體學生,調動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每個學生學習的潛能,揚每個學生之所長,使每個學生都成才。

1 利用多媒體的前提

1)語文教學資源無時不有,無處不在,而且會不斷再生。作為新世紀的語文教師,要有開發語文教育資源的意識,有整合包括教科書在內的語文教育資源的能力。課前引導學生利用電腦觀察、調查、查閱相關資料,為學習課文做好準備;課中引進相關文字、音像資料,特別是適時、適當地結合課文進行補充閱讀;課後適當拓展、延伸,或引導進行實踐活動。教師不應是照本宣科的教書匠,而應當是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者、語文課程的建設者。

2)在教學中樹立學生是教學主體的思想,以學生為主角,教師為導演。教師和學生之間是平等的,是共同參與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在多媒體的使用下師生共同探討,學生應暢所欲言,自主互動,讓學生充分地說出他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問題讓他們去提,問題讓他們去議,答案讓他們去辯,結論讓他們去得。隻有這樣,學生才會享受到學習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

3)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大屏幕明確課堂教學目標,在 電腦多種功能的輔助下,認真鑽研教材,準確地把握教學內容,根據教材實際和學生實際,確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精心設計課堂提問,要注意結合教學內容向學生滲透學習方法,並指導他們學習使用這些方法。教學活動要打破課內外的界限,適當地把語文活動如表演、競賽、遊戲等引進課堂,使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反複實踐鞏固所學知識,提高語文能力。

2 利用多媒體感悟語文的美妙,調動學習積極性

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借此對學生進行熏陶感染、潛移默化的影響。通過語文教材中豐富的審美因素,包括課文中的優美語言、人物或動物(擬人化)形象、高尚情感、節奏韻律、巧妙情節、深邃意境來豐富學生精神世界,陶冶學生情操,感受語文的美妙,激發學習興趣,全身心地融入語文的學習之中。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用大量文字優美的文章,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語文課堂這一陣地,借助多媒體,指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領略語言文字的美。

如《桂林山水》這一課,講課前先通過為學生播放視頻朗讀錄像,讓學生一邊欣賞美景一邊了解課文內容,學生如身臨其境,真切地感受到桂林山水之美。其次細細品味,作者不僅用詞十分傳神,而且句式也非常講究,在寫出“山、水”這兩段中,恰到好處地運用了工整的排比,琅琅上口的語感,把水“靜、清、綠”和山“奇、秀、險”的特點描繪得淋漓盡致。在教這類句子時,筆者在大屏幕上顯示關鍵句子,並配有背景音樂,引導學生反複誦讀,分析各分句之間的結構聯係,使學生充分回味其優美韻味,使學生在欣賞中得到美的熏陶。

在講《望廬山瀑布》一課時,筆者先讓學生閉上眼傾聽聲音,此時通過電腦播放鳥鳴、水聲、古箏的聲音。然後再觀看大屏幕上的畫麵:雄偉壯麗的廬山、雲霧籠罩的香爐峰、瀑布垂直而下猶如從天而降……直觀感受廬山的情況,瀑布的新奇、壯觀。最後讓學生跟隨樂曲《高山流水》輕輕吟誦,體會詩歌的意境和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還給學生獨立思考、發揮想象的空間,變僵硬的教師灌輸為學生間的自我啟迪,從而充分地讓學生自主學習、自悟、自得,調動學習積極性,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