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巧借多媒體 營造綠色課堂(1 / 2)

巧借多媒體 營造綠色課堂

環境構建

作者:沈虹霞

摘 要 巧妙運用多媒體,營造富有情意、詩意、創意的綠色課堂,還學生思維的自由、表達的自由、心靈的自由,為學生的成長撐起一方晴空,讓學生享受體驗的愉悅、探究的魅力、創新的情趣,閃耀智慧火花,彰顯獨特魅力。

關鍵詞 多媒體;綠色課堂;語文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07-0067-02

綠色,多麼鮮活靚麗的色彩,它是美好生命的象征,自由活力的詮釋。“綠色”運用於教育領域,則衍化為一種教育理念——自然和諧、創造靈性,體現人文科學的和諧統一,帶給師生曼妙豐盈的心路曆程。在多媒體的助力下,“綠色課堂”飽含情意、富有詩意、展現創意,流淌自由靈性,閃耀智慧火花,彰顯獨特魅力。

1 巧借多媒體,營造情意的綠色課堂

課堂上激動學生的是情,打動學生的是情,震撼學生的仍然是情!沒有情感的教學是不吸引人的教學,沒有情感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在課堂上巧妙運用多媒體,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師生在飽含情意的課堂裏發現自己,提升自己,超越自己。

《悲壯的一幕》是一則十分感人的故事,科馬洛夫豪情萬丈地告別了深愛著的親人,為自己熱愛的宇航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上課伊始,筆者便利用多媒體課件“激情”,再造“船毀人亡”的場景,渲染悲壯的氛圍。“茫茫宇宙,浩淼蒼穹,吸引著多少人去探尋。1967年8月23日,前蘇聯宇航員科馬洛夫駕駛聯盟一號宇宙飛船圓滿完成任務準備返航,這是多麼令人欣喜若狂的一個日子呀,然而這一天,人們卻感受到了一種刻骨銘心的痛楚,因為這一天人們親眼目睹了民族英雄科馬洛夫殉難時那悲壯的一幕。”學生被真摯的畫外音深深地感染著。課行中,傾情投入,引領學生與課文情感對話。學生在“滴答滴答”的秒針聲中感受到時間的短暫與急促,在火光衝天的爆炸中親眼目睹了科馬洛夫的犧牲,感情的波瀾一次又一次被掀起,並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的情感體驗逐漸升華,直至高潮。教師情,學生情,課文情,“三情”共振情更濃。“生死關頭方顯英雄本色:事業重於親人,事業高於生命……”讀文諳情情未了,餘音繞梁、綿延不絕。“科馬洛夫不僅是前蘇聯人民心中的英雄,也是全人類人民心中的英雄。他不僅活在前蘇聯人民心中,也永遠活在全人類人民心中,讓我們永遠記住英雄的名字,永遠記住悲壯的一幕。”情感的衝擊波激蕩著學生,又創生了許多新的問題,課後他們借助多媒體廣泛收集人類探索宇宙的資料,製作以“宇宙之旅”為主題的小報,籍此表達對主人公的崇高敬意。

如果說潺潺溪水是兩岸之間的橋,微微細雨是天地之間的橋,那麼綿綿情意就是師生之間心靈相通的橋。“水嚐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對擊始發靈光。”在多媒體助力下的課堂,學生的情感浸潤在微波蕩漾的湖水中樂而忘返,從一個瑣屑的、充滿物欲的世界向另一個純淨的、閃耀著理想光輝的天地悠然前行。此真可謂“綠色課堂”也!

2 巧借多媒體,營造詩意的綠色課堂

語文是一門充滿詩意的學科,語文的本性、本色是詩意,語文的活力、生命是詩意。一位老教師動情地說:“語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潔的漢宮秋月;是珠落玉盤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夢中淚……”的確,一堂成功的語文課,首先應是一篇流淌著詩意的美的散文。借助多媒體營造富有詩意的綠色課堂,浮動師生的靈氣和悟性,時而探幽發微,時而遐思齊飛,時而歡呼讚歎,時而妙語連珠。

那麼,如何創設詩意的語文課堂呢?首先,教師要有一雙善於捕捉詩意的慧眼。隻有在課前潛心與文本對話,充分感悟、挖掘文字背後的詩意,才能在課堂上合理運用多媒體,精心創設情境,營造一種情景交融的藝術氛圍,引領學生在字裏行間“悟讀”出獨特的感受,領略到其中的詩情畫意。學生的情感發生微妙而深刻的變化,在潛移默化中與作者產生共鳴,從而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