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體優化語文教學
信息化教學
作者:陳淼 郭素雲
如今多媒體已經普遍入駐班級,而多媒體又具有圖、文、聲並茂,有活動影像,還能進行人機交互這樣的特點,具有許多對於教育、教學過程來說是特別寶貴的特性與功能。對於小學生來講,他們的年齡小,正處於形象思維階段。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運用多媒體優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聲音、圖像、文字、影像以及交互功能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
1 巧用多媒體,實現人機互動
多媒體最強大的功能莫過於人機互動,它給學生營造了一個輕鬆活躍的學習氛圍,通過學生與計算機的直接互動或接觸,學生動手又動腦,調動多種感官的參與,情緒始終處於亢奮狀態,思維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這時的學生再不是被老師牽著走的機器,而是思維被激發,激起求知欲望,激發學習自覺意識,以達到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維敏捷的最佳狀態。如在教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課時,由於這一課時代背景遠離學生,他們對“租借地”“帝國主義”等並不了解。課前筆者讓學生事先在家進行預習,抓中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點和問題搜集大量的資料並製作了課件,課上的教學則以學生的小組展示和交流為主。在展示交流中,學生充分了解了當時周恩來所處的環境,對後邊的學文起到很好的鋪墊作用。
這一節課的教學,筆者並沒有深刻的言語說教,也沒有刻意的形式組織,有的隻是發揮了學生自主學習後展示的機會。但是,筆者可以感受到學生的心靈已經受到巨大的震撼,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其激情、生命體驗一再被喚起,深刻體會到周恩來之所以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遠大誌向的原因,體會到中華不振的含義以及原因。回過頭來看自己的教學設計,雖然筆者並沒有刻意地設計標新立異的教學過程,也沒有紛繁蕪雜的教學策略,而是緊緊地從設計教學情境入手,讓學生在多媒體的人機互動中自己去感悟,然後自己去討論、表達,教學過程凝練但效果突出。當學生發出一聲聲“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呼喚時,教學目標的實現也已水到渠成。
人機互動給學生營造了一個輕鬆活躍的學習氛圍,通過學生與計算機的直接互動,讓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進入自主學習的狀態。平等地共有、共享學習資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學習內容、方法、策略和發展目標,學生在這種開放式的學習空間有了主動參與的可能,有了自主學習的天地。
2 巧用多媒體,激發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筆者針對小學生好奇心強、活潑好動的性格特點,利用多媒體特有的形象性、直觀性、生動性,通過圖文、動畫、音響及色彩等形式,從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方麵刺激學生的感官,實現多渠道信息傳遞,加強學生對知識感知的鮮明度,從而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的興趣,他們自然會被吸引到學習的氛圍中,進行自覺自主的學習,這樣比教師的主觀灌輸更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筆者在教學三年級上冊《東方之珠》時,由於香港特殊的曆史原因,還由於香港距離學生很遠,很少有學生去過香港,所以他們對香港缺少直觀的感受,學習此文時有一些難度。筆者在教學此文時,就先給學生播放了香港的曆史、香港的回歸和香港的現在等方麵的內容。首先,筆者播放了香港的曆史圖片,讓學生明白了香港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後,強迫清政府於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地割讓香港島,讓學生感受到中國屈辱的曆史。接著筆者又播放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的偉大瞬間,讓學生深深地感受到祖國的繁榮昌盛、日益強大。接著筆者又播放了香港的現在,多張精美的圖片製作成一個連續播放的幻燈片,再插入一段《東方之珠》的旋律,使學生陶醉,使學生驚歎。學生直觀地感受到香港的繁榮與富足,真正體會到香港真是一顆璀璨無比的“東方之珠”,香港是名副其實的,從而感受到了祖國的強大,為中華民族驕傲和自豪。
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利用多媒體文、圖、聲並茂的特點,從學生和教材的實際出發,精心設計課件,使學生更加直觀地感知所學知識,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參與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為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進而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