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現行高考製度改革的思考(1 / 2)

對現行高考製度改革的思考

考試研究

作者:王正英

摘 要: 從高考的整個發展曆程來看,高考起到了為國家選拔人才的作用,在不斷的改革中,逐漸走向成熟。在高考招生中通過不斷自我革新,在招生機製和招生工作的透明度上,充分體現了公平、公正,在製度麵前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打破了社會上人為的等級劃分。為每個考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學識水平的平台,由此看來,關鍵不是對現行體製的改革,而是自我完善。

關鍵詞: 基礎教育 高考製度 高考改革

一、對現行高考的看法

從1977年恢複高考以來,已30多年,30多年來,高考扛起了為國家選拔人才的重任,雖然社會上對現行高考的非議比較多,但是,從整個發展曆程來看,高考起到了為國家選拔人才的作用,在不斷的改革中,逐漸走向成熟。在高考招生中通過不斷自我革新,在招生機製和招生工作的透明度上,充分體現了公平、公正,在製度麵前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打破了社會上人為的等級劃分,為每一個考生都提供了展示自我學識水平的平台。由此看來,關鍵不是對現行體製的改革,而是自我完善,在現有基礎上,使之更加透明,讓更多的考生、家長及全社會更好地、更全麵地了解高考招生過程,消除他們內心深處對招生的誤解。

二、為什麼要對高考進行改革

1.高考作為選拔性考試,直接和招生相結合。這樣高考和招生就成了既對立又統一的一對矛盾,二者緊密結合,“一榮俱榮,一損俱損”。2.在選拔過程中高考額外肩負起了一個不屬於自己的使命,對求學路上的學子做“終結性”評價。真所謂“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為自己招來不少非議聲。3.和基礎教育有機結合。作為基礎教育的終結者,必然會成為基礎教育的指揮棒,在此過程中肩負了另一個使命“塔台”的作用,指引基礎教育向前發展。基礎教育的發展必須以“塔台”的指令為主,否則是要付出“代價”的。基礎教育放棄了自己的使命,自己的發展方向,而緊緊盯著“塔台”,時刻關注“塔台”隨時發出的指令,擔心因錯過“塔台”指令而誤入“歧途”或“落後”於同行。4.作為廣大學子一心向往的“象牙塔”,招攬“人才”過程就像工廠的流水線一樣,也失去了自我,唯成績是從,尤其是稍有名氣的高校,每年高考招生結束後,以招收了多少名狀元為榮,而不考慮在這個熔爐中能否曆練出寶劍,考生更加不顧自身因素和環境因素,對名校“趨之若鶩”。5.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的考核緊盯高考升學率,學校對教師的考核緊盯中、高考升學率和每學期的期終統考成績。在這種情況下,校長給一線老師施壓。不管是職稱晉升還是外出培訓,學生的成績成了唯一指標,必然導致一線教師緊盯考試,因為學生的成績決定老師的“命運”。然而,所有一切帶來的不利因素最後都指向了高考,高考成了替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