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了桑塔納2000的問題,之前是作者的疏漏,在此抱歉了。
************
資本家如果有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就會不顧一切的去追逐。
如今最多是挨一頓揍,或許就能讓家裏多賺幾十萬上百萬,林風便冒著被林宏新痛打一頓的風險,說出了他的理由。
“農貿市場是咱們穆河市最中心的地塊,北邊是中俄商廈,南邊是最繁華的新華大街,西邊是大片的居民區,東邊就是長途車站。論繁華,這裏是穆河第一,以後無論城市怎麼擴張,都要以這裏為中心,往四麵擴散。”
“咱們穆河市沒什麼工業,主要是靠農業和對外貿易來支撐。不論是農民還是俄羅斯人來穆河縣城買東西,農貿市場都是第一個落腳地。這一點優勢就足夠吸引人的,將來不論什麼買賣,一定會瞄準這裏的門市。可以說農貿市場就是咱們穆河市的黃金地段,兩萬元一股實在太便宜了,將來一定會暴漲的。”
林風侃侃而談,其實沒什麼條理。他之前倒是從來沒想過農貿市場的門市為什麼會漲的那麼離譜,但一旦脫口而出,自然而然的就把之前跑業務的經驗和口才施展出來,盡管倉促,也頗有一定的道理。
林宏新雖然初中畢業之後就下了礦井當臨時工,腦子卻很管用。他本來要發火,可聽了林風這一番分析,還覺得挺有道理。
李秀麗根本沒去聽林風的話,在她看來,兒子永遠都是小孩子,怎麼可能懂得這些。
“瞎說什麼!你懂啥,快吃飯。”李秀麗訓斥林風。
林風無奈的繼續扒著飯,不過看到林宏新若有所思的樣子,他知道方才那一番話沒白說。
吃過飯,簡單收拾了一下,全家人下樓去爺爺林文堂家。
冬天很冷,坐進林宏新花了七萬多買來的二手桑塔納裏,林風隻覺得渾身都被凍透了。
林宏新開藥店賺了錢之後,第一個添置的大件是八十年代非常流行的鈴木K125大摩托。
林風還記得那時候林宏新開著藍色的大摩托,前麵載著二兒子林山,後麵是妻子李秀麗,而林風則被夾在父母中間。一家四口騎著大摩托呼嘯而過,不知吸引了多少羨慕的目光。
現在林宏新年紀也大了,錢也賺的多了些,鳥槍換炮從摩托換成汽車了。
林宏新這輛二手桑塔納是李秀麗的三妹夫崔石賣給他的,在九五年的穆河縣城來說,已經算是不錯的車子了。
坐在車裏,林風一路看著窗外的景物,這些少年時期的風景早就模糊,此刻一一重現,讓人感慨萬千。
林文堂住在物資局的家屬樓,這是穆河最早蓋起的居民樓,從那以後才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不少的樓宇。
九六年穆河市從縣升為市之後,開始大力的開發土地,最初是各個單位大興土木建造家屬樓,後來才有私人開發商成片的開發商品樓,掀起了一波持續十年的土地開發熱潮。
可惜的是,地產的繁榮隻是穆河經濟的一個側麵,在轟轟烈烈的開發大潮中,暴露出來的更多是穆河經濟單一落後的諸多問題。
缺乏工業支持,單靠農業和邊貿的穆河地處黑龍江東南邊陲,首先麵臨的問題就是交通不方便。
穆河距離省會哈爾濱七百多公裏,連接兩地的火車每天隻有一趟,逢站必停,要走整整一個晚上,用東北話來講,完全是一路“軋悠”著走的。
穆河的公路交通此時還沒發展起來,連接穆河到東部重鎮牡丹江和省會哈爾濱的國道尚未開工,無論是物資輸入還是原料輸出,都受製於交通的不便,這就使得商業的發展受到很大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