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無極之維(1 / 3)

204

F醫生對我說過:O的死或許有什麼更直接的原因,但不管是什麼,那都不是根本原因。她絕不是一時想不開,她的赴死之心由來已久。

“你還是說那條魚嗎?那條有毒的魚,是嗎?”

“不光這個。恐怕主要是她心裏……有個解不開的結……一個看來沒有答案的問題。”

“什麼問題?”

“很複雜。不過要說簡單也非常簡單,就是差別問題。”

“你是說在上一章裏,畫家給她留下的那個問題嗎?”我問。

“什麼上一章?”F醫生捋一捋他雪白晶瑩的頭發,莫名其妙地看著我,“我不知道什麼上一章,再說我也不認識那個畫家。”

對了,我想起來了,迄今為止F醫生隻匆匆見過畫家Z一麵,那時Z正沉陷於深深的迷茫中並未注意到F。而且我隱隱感到,在這部小說裏,恐怕他們也很難再有相識的機會了。

“你留意過蜜蜂嗎?一群蜜蜂成百上千隻,但是分成三個等級:工蜂、雄蜂和蜂王。蜂王隻有一個,雄蜂要多一點兒但也隻有幾個,剩下的都是工蜂。所有的工作都是工蜂的事,采蜜、築巢、禦敵,是他們供養著雄蜂、蜂王和這個家族,但工蜂的壽命最短而且也最不受重視,沒有誰認得它們,它們死了也就死了,新出生的工蜂再來代替它們就是了。可是蜂王不能死,它最受重視,最好的食物由它獨享,因為蜂王要是死了這一群峰也就完了。而且蜂王是天生的,它唯一的艱險是被另外的可能成為蜂王的家夥處死,可能成為蜂王的家夥們一出生就要做拚死的戰爭,隻能有一個活下來,其他的必須死。

“這就是O的問題嗎?”

“差不多。比如你認為,人真應該是平等的嗎?”

“當然。”

“那,你能告訴我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人曾經是平等的嗎?你能告訴我,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人可以是平等的,是一樣被重視、被尊敬、被熱愛的嗎?”

“平等是一種理想,你不必要求那一定得是事實。”

“可如果那永遠也不能是事實,你不覺得這很滑稽嗎?你不覺得這理想的宣傳者們有點兒什麼可疑的動機嗎?”

“這是Z的邏輯。”

“我不了解那個畫家,”F說,“但我想這就是O的死因。她早就找到了那麼難得的一條魚,我不知道她是什麼時候到海邊去找到的那條魚,也許在那條魚成為一條魚之前O就到海邊去看望過它了。但是現在我知道了,她在那座古園裏想的全是這件事……”

“什麼事?”

“死”

205

我在寫第三章“死亡序幕”的時候,我和F夫人都還不知道,其實F醫生是認識O的,在那座古園裏曾與O有過幾次交談。當F夫人喋喋不休地說起女教師和畫家的事、說起在那古園裏見到O的情景時,F醫生不太插嘴甚至不大耐煩,就是因為,關於O的所思所想F醫生比他的夫人知道得多。

隻是到了第十八章我才知道,F醫生每天不獨往來於家與醫院之間,他有時也到那座古園裏去;那時詩人L發現他忽然又對蟻群有了濃厚的興趣。

但是F醫生不認識畫家。F也不知道O的職業和住址,隻是覺得她住得應該離那座古園不太遠。

在離開這個世界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裏,O常常獨自到那古園裏去,總是在傍晚,太陽低垂得挨近西邊園牆的時候。O在那裏讀書、默坐、或呆想,天黑透的時候離開。

“她從來都是一個人來,”F說,“在她去世之前,我一直以為她還是獨身。”

在那片楊柏雜陳的樹林中,那座古祭壇的旁邊,女教師O一度是那兒的常客。那是個享受清靜的好去處,有老柏樹飄漫均勻的脂香,有滿地的楊樹落葉濃厚的氣味,難得城市的喧器都退避到遠處。

“她第一次進到那園子,我就注意到了她,”F說。

“怎麼?”

“她問在那園子裏放蜂的一個老人:這是什麼地方?那個老人一年三季都在那園子裏放蜂,那園子裏到處散布著他的蜂箱,各種花蜜一年能收成幾百斤……”

“我是問,怎麼你就單單注意到了O?”

F笑笑,不答。

我知道,那是因為在寫作之夜,在這部書中,O與N極為相像,在我的印象裏她們也常常混淆,何況F醫生呢,他不可能不發現這一點,但是回避不談。

園子很大,草木茂盛,有幾座近乎坍圯的殿堂,有各種鳥兒晨出晚歸,夏天有徹夜的蟲鳴,冬天裏啄木鳥的啄木聲清晰可辨。那時太陽很大,很紅,滿園裏都是它深穩、沉靜的光芒,O沿著小路走向祭壇,拾級而上,身影很長,身影撲倒在層層石階上,雨燕正成群地在祭壇上空喊叫、飛旋。那時,F醫生正舉著望遠鏡在觀察一個鳥巢,鳥兒飛去飛來地忙著築巢,銜來樹枝和草葉把窩做得無懈可擊。料必是望遠鏡的視野裏忽然出現了O--F以為是N。

F醫生又對鳥兒產生了興趣。迄今為止他的興趣至少可以畫出這樣一條線路:大腦的構造與功能-靈魂在哪兒,善或惡,喜或悲,都藏在大腦的溝溝回回的什麼地方-人工智能,以及複製或者繁殖-部分與整體的關係-螞蟻,蟻群的遷徙、戰爭或者說蟻群的欲望-欲望,“永動機”,以及存在就是無窮動-蜜蜂,蜂群的等級,因而涉及差別或平等的問題-鳥兒,尤其是鳥兒築巢時不容忽視的智力……

F醫生的論文至今沒有進展,雖然一直在寫,但是越寫似乎離結束越遠,甚至離醫學也越遠。他仍然不是教授或副教授,不是主任或副主任。

詩人L有時候嘲笑F醫生不務正業。F醫生恰恰認為,這樣嘲笑他的最不應該是詩人。

“L,你怎麼也不懂呢?每一棵樹,每一棵草,每一片葉子,你仔細看過它們嗎?它們的結構之精致之美妙,肯定會讓你驚歎。還有螞蟻,鳥兒,蜂群,你留意過它們嗎?它們的聰明和靈性真是讓人迷惑。你不得不猜想,那裏麵有著最神秘的意誌,那是整個宇宙共有的欲望。共有的欲望嗬,你明白嗎?說不定那就是愛因斯坦想要尋找的那個統一場吧……磁力呀、引力呀,人們迷戀著各種力,怎麼不注意一下欲望呢,欲望是多麼偉大神奇的力量呀,它才是無處不在的呢……”

L肅然地望著F,很久才說:“我一直都把你看錯了,你的夢想一點兒都不比誰少,你的夢想一點兒也沒有衰減嗬……可是,可是你為什麼要把自己限製得這麼嚴格,這麼古板這麼僵死呢?你為什麼不去找N?幹嘛就不能去看看她呢?”

F呆愣了片刻,給詩人一句模棱不清的回答:“你以為你什麼都能找到嗎?詩人,要是有一天你能發現有什麼東西,隻要你一碰它它就沒了、它就不再是它,那時你才能懂得什麼是美的位置。那樣,你的詩或許才能寫得更好一點兒。”

206

F從望遠鏡裏看見了O--他以為是N,腦袋“嗡”地一響,便又像被什麼魔法拿往了,兩腿想邁也邁不開,呆呆地望著祭壇的方向,甚至渾身僵硬,又感到空曠的陽光一會兒比一會兒更紅、更靜,老柏樹的影子越來越長,一派荒涼之中雨燕在祭壇上空淒長地叫喊了起來……

直到O又走下祭壇,向F走來,走近他,慢慢走近他時那魔法才似收斂——醫生看清了走來的是一個陌生的女人。

“是您的望遠鏡嗎?”O對F說,“掉在地上了。”

幸好是掉在了草地上,F撿起來看看,鏡片沒壞。

“能借我看看嗎?”

“當然。”

O舉起望遠鏡,轉著圈把那園子看了很久。

“謝謝。您是醫生?”

“噢?怎麼,您找我看過病?”

O搖頭,笑笑:“連您的望遠鏡上也有醫院的味兒。”

F也笑笑:“是嗎?”

“您用它看什麼?”

“嗬,隨便,隨便看看。”

F不住地打量O,心裏問自己:N有妹妹嗎,或者姐姐?又一遍一遍地回答自己:不,沒有,N沒有妹妹,她即沒有妹妹也沒有姐姐,兄弟姐妹她都沒有。但是他不由得很想多和這個陌生的女人攀談幾句——畢竟,就連她的聲音也挺像N。

“您呢?看的什麼書?”

F從O手裏接過一本書,翻翻,是談佛論道的。

“您不會感興趣,”O抱歉地笑笑說,“醫生當然都是無神論者。”

“那倒也不一定。”

“是嗎?”O的眼睛亮了一下。

“嗯……比如說:要是你仔細觀察過各種各樣的物種,植物、動物、微生物,還有人,人體精美的構造,你簡直很難相信那是碰巧的演變。那麼聰明、合理、漂亮,環環相扣天衣無縫,就是你存心設計你也很難考慮得那麼周到、美妙、和諧,你不由得要想,很可能我們都是更高智慧的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