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2 / 2)

理查德帕克是少年派身上所有求生本能的象征。

這其中有為求生存而躲避危險的趨利避害本能——在母親被殺時,派的恐懼取代了勇氣。

也有麵臨威脅時爆發出的巨大攻擊本能——派最終殺死廚師。

而這其中最不容易在文明世界中暴露卻又蘊含最強大能量的,就是饑餓時不擇手段尋找食物以延續生命的本能,在這強大的本能驅使下,即使最不可觸碰的道德禁忌也被輕易突破,例如包括吃食同類(甚至是吃食親人)。

“人相食”,在漂流中,派看到的是自己身上的求生本能展示出的巨大又令人畏懼的能量,而這股讓他恐懼的能量與他心中應該有的靈性完全背道而馳,這股能量讓他完全淪為野獸。

而救生艇上那個被理查德帕克威脅、又試圖去馴服它的少年派,則是他心中靈性的那一部分。或者用弗洛伊德的話來說,是人的“超我”,人心中代表道德、良心的部分。

堅守靈性,他才是一個人。而隻有順從獸性,他才能生存。他該如何抉擇?

所以在我看來,《少年派》的主題就是人心中的靈性與獸性的衝突。

有人說《少年派》的故事可以做多重解讀,每一重解讀中可以反映出人性的某個側麵,所以《少年派》是李安版的《羅生門》。我不這麼認為。吃人的故事為真,老虎的故事為假,再明顯不過。

也有人說《少年派》講的是一個經曆苦難的少年用一個幻想出來的童話故事慰藉自己的心靈以逃避痛苦的故事,所以《少年派》是李安版的《潘神的迷宮》。我也不這麼認為。《潘神的迷宮》中的小女孩幻想出來的童話故事可以說是苦難中下意識的被動逃避,而少年派在獲救後接著要做的,卻是一種主動的抉擇。

終極解析:

1、第一個故事是善良的編造,第二個故事才是真實的。廚子是鬣狗,斑馬是佛教徒,猩猩是母親,老虎是派的黑暗欲望部分,而少年派是派的善良光明部分。

2、廚子幹掉了佛教徒,被母親打,並且最後幹掉了母親,以至於誘發派的內心黑暗邪惡出現,老虎出現,咬死了鬣狗,象征著派幹掉了廚子。

3、人死光後,象征光明的少年派被迫進入浮島,被代表黑暗的老虎給放逐了,老虎控製著整艘船,也就是少年派的軀殼,善良幾次努力都沒有辦法接近船,也沒辦法在船上得到地盤。這是黑暗邪惡麵放逐善良的時期。

4、很快,船上所有動物屍體不見了,被老虎吃了,這裏隱喻派吃光了屍體。

5、當黑暗一麵吃光了食物後,被欲望催逼著跳下了船,之後上不了船。這代表著人性惡的一麵常常會因欲望催逼而做出不理性的舉動,最後摧毀自身。而善良派趁機控製了船,本來想徹底幹掉黑暗,但最後還是救了老虎。這裏麵有兩層意義,善良之所有善良,是因為無法對黑暗作惡。另一方麵,善良存在的意義是黑暗也存在,這是相互依存的,缺一不可。

6、代表著善良的派終於找到了馴服、訓練老虎的方法,說明善良的人性正在影響邪惡黑暗的人性,善良的派上了船,並且劃定了地盤,在吃光屍體後,正反不同的人性終於回到了身體裏,並且正義善良的一麵占據了上風。

7、善良占據上風後,就是勝利嗎?人性如果這麼膚淺就好了。他們進入了那個食人島,白天的美麗和安寧,使得善良派有了定居於此的打算。但代表黑暗的老虎卻一到晚上就回到船上。白天安寧,晚上變質的小島,其實就是人心的寧靜和歸宿,這種想法帶給人停留的預約,卻真的如食人島一樣,晚上會吃掉人。

一個人如果隻有善良和安寧,那就是永遠停留,一步也無法往前,最後被這個現實的世界給吃掉。所以,食人島是善良和黑暗的再一次力量轉換,善良想要停駐,而黑暗帶給了善良前進的動力。

8、上海灘之後,老虎頭也不回的進入了叢林,代表了什麼?代表了黑暗是要藏入森林的,就像是森林裏的蓮花一樣,而隻需要把善良留給世界就可以。這隱喻著派將會隱藏這個黑暗的真實故事(黑暗點是吃人肉),而留出善良故事給人們(也就是奇幻旅行)派的痛哭是因為他將永遠隱藏起真實,而真實是那麼的黑暗。

9、最後出現派的一家,印度妻子和兩個孩子,和自己父母的家庭一樣,預示著人生就是一場場的輪回。

10、所以內心的平靜和歸宿來自於善良,而勇氣和生存動力是來自於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