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三農統計的忠誠戰士
人才與知識
作者:童季菊
有這麼一群人,他們身為國家幹部,走過數不清的田坎,鑽過無數個豬舍羊圈;
有這麼一群人,他們不是農民,卻清楚地知道莊稼什麼時候該分蘖,哪個時候該收割;
有這麼一群人,他們生活在城市,卻在全國各地都有農民朋友,對每寸土地都飽含著深情;
有這麼一群人,他們不穿軍裝,卻總用“忠誠戰士”標準要求自己,始終奮戰在三農的最前線。
這群人組成的集體就是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原國家統計局農調總隊),這個伴隨著三農發展而不斷發展的集體,用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踐行“真實可信、科學嚴謹、創新進取、服務奉獻”的統計核心價值觀。
農村司肩負著搜集、整理、核定和發布農村社會經濟調查統計數據,對農村社會經濟運行情況進行監督和預測,向各級黨政領導和社會公眾提供統計調查資料和信息的重任。如果說數據是他們手中的槍,那真實可信就是他們牢牢盯著的準星,因為隻有真實可信的數據,才能保衛國家糧食安全,才能為社會經濟保駕護航。為了獲得真實可信的數據,農村司要求調查員親自到田間測量麵積,進豬舍羊圈清點數目。使用了幾十年的糧食產量“實割實測”方法,雖然辛苦了一代又一代的三農統計人,卻一直被堅持,也被所有三農統計人所推崇,因為這是目前獲取糧食產量最為準確的方法。為了檢查數據是否真實可信,農村司堅持零距離調查研究方針,將足跡布滿了祖國廣袤的農村。據不完全統計,農村司每年都有200多人次分赴全國200多個縣,深入農戶、養殖場采集數據,深入田間地頭了解真實情況。在發布糧食、棉花、畜禽等眾多事關地方政府政績的數據時,為了發布數據的真實可信,農村司堅持原則,頂住壓力和幹擾,堅定“不出假數”的信念。
如果說數據是他們手中的槍,那科學嚴謹的方法和態度就是用好這把槍的關鍵。為了使調查方法更科學,他們精益求精,不斷完善抽樣方法;為了使統計指標更切合實際,他們不斷了解三農新形勢新情況,刪除不合理的指標,增加新需求的指標;為了使統計調查更精確,他們不斷更新調查工具,從古老的皮尺到GPS,從原始的鐮刀到自動脫粒機,從紙質記賬到手機采集,處處充滿了智慧;為了使數據可查可控,他們製定全過程的數據質量檢查辦法,數據產生的每一個過程都有據可查、有據可依。正是這種科學嚴謹的方法和態度,使得農村司出來的數據經受住了曆史的考驗,為黨中央國務院製定三農政策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一手資料。
當然,農村司的同誌們也清楚地意識到時代在進步,三農的發展日新月異,要站好三農統計的崗,就必須不斷學習,開拓創新。為此,農村司以學習型黨支部建設為目標,創辦了具有“理念創新、情係三農、求真務實、形式多樣”特色的三農統計讀書會。在讀書會中講政策,統一認識,統一步伐;在讀書會中講業務,彙合思想,共克難關;在讀書會中學技術,指引方向,共創未來。三農統計讀書會已成為農村司開拓創新的平台, 2012年被評為“中央國家機關基層黨組織優秀學習品牌”。正是這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學以致用,新方法、新技術在農村司的各項業務中不斷生根發芽。2009年農村司圓滿地完成了國家“863”項目,對遙感在三農統計中的應用進行了技術攻關;2010年申請了發改委衛星專項產業化項目,將快速調查技術落實到農業統計業務之中。
就是這樣一個把真實可信、科學嚴謹、開拓創新視為生命的集體,在黨建和業務工作中呈現出優異的成績:在國家統計局支部量化管理考核中一直名列前茅, 2006年榮獲“中央國家機關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2001年至今,農村司共完成統計報告、簡明統計資料和研究參考資料近700篇,得到黨中央、國務院領導批示的超過100篇,為黨和國家提供了大量的決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