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之上姬宜臼麵南背北端坐中央,右手邊是諸侯,左手邊是秦國眾臣,呂購、姬掘突、姬仇、薑寧、公孫滿、姬翰挨著姬宜臼分坐在兩側。姬宜臼的對麵是贏鈹、百裏詢以及十位大秦百姓,這就形成了一個問對的格局。
姬宜臼見眾人都已就位邊對呂購說:“請齊公主持此會。”
呂購站起身來來到高台中央大聲說到:“大秦自封侯立國以來,矢誌不渝驅戎複土,這不僅是為了拿回岐豐之地同時也是昭雪先王被殺宗周被毀之恥。如今犬戎被秦軍打得望風而逃龜縮在岐山一隅,至此一戰而盡全功之際大秦卻橫遭不測。現有秦侯贏開戰死疆場,後有世子贏來中伏生死不知,大秦國仇家恨呂購感同身受。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家不可一日無主,大秦若要雪恥必須先有個領頭之人。目前看來能夠承襲大秦君位者似乎隻有贏鈹一人,但王上以及諸侯對公子鈹能否繼承君位所見不一。吾王仁慈為大秦子明考慮同時也為維護禮製,故此王上才駕臨秦都調停此事。大秦百姓想必也從各種途徑聽到各種消息,所謂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今天王上和諸侯就當著大秦百姓的麵共同商議此事。這十位百姓是共推出來的,寡人先問你們,你們覺得誰適合繼位?”
呂購一上來就語出驚人,不問諸侯不問朝臣隻問百姓,如此做法讓諸侯感到震驚。在這個時代百姓和黎民的含義是不一樣的,“百姓”是指有姓之人,“姓”是標明家族,區別婚姻的標誌,當時有姓的都是王公貴族,所以“百姓”自然而然地成了貴族的總稱。《國語.楚語下》記載:“王公之子弟之質能言能聽徹其官者,而物賜之姓,以監其官,是為百姓。”這意思是說王公貴族子弟中那些本質好而能恪盡職守的,根據功勞職事賜給姓氏,讓他們監守自己的官職,這就叫作百姓。由於那時的官員基本都由貴族充任,因此那時也用“百姓”來指百官。因此作為貴族、官員的“百姓”和包括自由民、農奴、奴隸的“黎民”在社會地位上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這些能夠來到高台之上的百姓自然都是有爵位的,不管是因為軍功還是世襲的其身份和黎民完全不同,屬於貴族中的底層國人中比較高的層次,從大範圍上來說屬於統治階層中的一員,隻不過和上等貴族相比人微言輕,平時是沒有權利參政議政的。如今呂購把他們擺在很顯著的位置上,這的確讓諸侯感到震驚,也讓這些百姓感到興奮。
那個最早領頭的壯漢站起身來躬身施禮說到:“齊公垂問,在下就如實稟明我等想法。我等想法就是不論誰來等這個國君,大秦的利益不能受到絲毫損害,之前聽聞的割地獻土我等絕不答應。若問誰有資格繼承君位,自然是世子贏來。”
呂購:“可是世子生死不知,至今杳無音訊,那麼誰來承擔此責呢?”
壯漢:“我等以為,誰能為大秦報仇雪恥,誰能帶領大秦富國強兵,誰能善待百姓,誰的品德高潔誰就能成為大秦國君。齊公想必也知道,我大秦並不像諸侯那般刻意強調嫡長子繼位,當年大庶長世父本應成為秦國國君,但是大庶長讓位於抱負遠大的先君贏開,由此可見我大秦君位傳續是重賢能的,我大秦百姓也習慣有一位強勢的國君統禦。先君有句話說得好,治虎狼者唯虎狼,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大秦身處西北一隅周圍群狼環飼,大秦若軟弱必為群狼所滅,因此大秦國君必須是虎狼之輩。唯有虎狼之君才能統禦虎狼之國,統帥胡狼之師。大秦曆代國君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呂購:“世子贏來似乎不是虎狼之人啊,反倒是公子鈹卻有虎狼之勢,難道你等希望公子鈹繼位?”
壯漢:“齊公,我等所說的虎狼之人是對敵國所言,絕對不是指不分內外殘暴貪婪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