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在隨後發生的三次英荷海上戰爭和法荷海上戰爭中,米歇爾指揮的荷蘭艦隊多次將英國艦隊和法國艦隊打得稀裏嘩啦,1666年大西洋四天持續海戰、1672年索爾灣突圍海戰、1673年特賽爾遭遇海戰等等。
1667年米歇爾帶領的荷蘭艦隊一直殺入泰晤士河,在一路的狂飆突進中,荷蘭艦隊最後直接威脅倫敦,讓當時的英國人膽戰心驚不已!
米歇爾為了取得的海戰全麵勝利,徹底毀滅英法海軍的海上入侵計劃,他率領的荷蘭艦隊四方征戰,使得確保了當時荷蘭王國的生存,盡顯了“海上馬車夫”的淩冽風采,米歇爾的大名也在當時威震整個歐洲各國,成為“英國海軍之魂”納爾遜出世之前,歐洲最出色也是最具影響力的海戰頂級指揮家。
但是不幸的事情總是出現了,1676年4月,米歇爾前往地中海援助西班牙海軍與法國海軍艦隊作戰,在三方激戰中突然中彈身亡,終年69歲,在軍校中,就有一篇關於米歇爾的影響介紹,其中李寧宇記憶最深刻的就是英國海軍把米歇爾與二戰時期的“狼群教父”、德國鄧尼茨海軍元帥並稱為英國曆史上最危險的兩大敵人。
所以隨著17世紀的末期,荷蘭王國從高速經濟的發展道路上慢了下來,又逐漸失去了左右世界的海軍霸權,直接就從較高的位置跌落了下來,但是荷蘭還是在世界各地擁有一片不小的占領地,比如荷屬東印度、荷屬新幾內亞、荷屬圭亞那。
再加上,荷蘭和英國之間較深的淵源,以及與其他歐洲國家的關係,所以荷蘭王國至今還有三支較為強大的海軍,一個是亞洲艦隊,另一個就是公海艦隊,還有一個就是大西洋艦隊也稱為本土艦隊,不過在荷蘭的海軍的艦隊不再是侵略的武器,而是保障荷蘭王國海上商業的盾牌。
所以十八世紀開始,荷蘭王國在世界各地占有的貿易額,是一個較高的數字,不過此時的荷蘭王國卻有點不太穩定,那都是因為荷蘭前任國王去世造成的後果,1890年,年僅10歲的海倫娜,繼任荷蘭第四任國王,由於她的年紀等情況,荷蘭國內的大權也與西班牙的情況差不多,掌握在主要的大臣和太後的手中。
懸掛著荷蘭三色國旗的商船,全麵遊弋在世界的五大洋之上,如今在他們的字典裏,他們不想為了所謂的尊嚴,而喪失已經到手的重大利益,所以現在的荷蘭人眼中隻有通商和賺錢。
所以荷蘭當局的三大巨頭,把持著荷蘭三大經濟集團,通過經濟來緊握政治權利核心,分別是荷蘭東印度公司、荷蘭皇家殼牌集團、飛利浦,代表人物分別是王室、自由黨、社會黨三大政治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