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無人機事件”背後的地緣政治角力(1 / 2)

“無人機事件”背後的地緣政治角力

中國周邊

作者:巴殿君

2014年3月24日和31日,韓國相繼在三八線附近的坡州市和西部海域白翎島發現兩架墜毀的無人機。4月6日,在韓國東部沿海再次發現一架墜毀無人機。其中3月24日發現墜毀無人機有近距離拍攝青瓦台的照片,韓國輿論嘩然,指責軍方防空體製存在漏洞。實際上據韓國國防部消息,自2013年10月以來,在韓國境內已數次發現墜毀的無人機。更有報道說,這些無人機不僅具有極強的偵查能力,而且能夠打擊包括青瓦台在內的政治軍事目標。

“無人機事件”是新一輪半島危機

的起點?

美韓對此高度重視,組成專家調查小組,查證無人機來源地。通過對無人機大小外形、圖案、配置與無人機電池上朝鮮文拚寫方式的查證,初步斷定為“朝鮮製造”。

對於韓國宣布的調查結果,朝鮮反應強烈,表示任何抹黑朝鮮的企圖都無異於對朝鮮宣戰,將會引發“全麵戰爭”。3月30日,朝鮮外務省發表聲明稱“不排除進行新形式的核試驗”;3月31日,朝鮮於“北方界線”朝方一側向韓方實施實彈射擊,韓國開炮回擊;4月14日,朝鮮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則發表“真相公開信”,譴責韓國如同“天安艦事件”一樣,捏造虛假事實,使得朝韓關係不斷惡化,將堅決予以應對。“無人機事件”遂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焦點。

冷戰期間,朝韓每年在非軍事區沿線都會發生數百次低強度對抗事件。冷戰後朝韓對抗的頻率與強度有所減弱,但表現出特定規律。大多數危機發生在美韓軍演期間,美韓在對朝鮮實施經濟製裁同時,通過聯合軍演對朝實施軍事遏製。特別是每年3~4月期間,是美韓“關鍵決心”和“禿鷲”聯合軍事演習。今年3月24日至4月18日,美韓仍然按照往年慣例持續實施,這對朝鮮構成了巨大安全壓力和軍事威脅。對此,朝鮮明確表示,針對美韓進一步挑釁,已準備超乎敵人想像的下一步措施,通過“全新方式核試驗”進行反擊,這進一步增加了國際社會的擔憂。

朝鮮半島危機通常遵循同一個發展軌跡。危機產生——危機升級——危機緩解,此後,危機周期再次循環往複。筆者認為,“無人機事件”出現正是朝韓之間新一輪危機產生的起點。隨著相互炮擊、導彈發射、可能進行的第四次核試驗,會將危機升級到高強度對抗階段。人們有充分理由擔心:如果有一方認為博弈最佳策略就是推動局勢升級,而另一方也將危機事件作為地緣政治機遇看待,以期實現國家長期戰略目標。雙方的誤判將會導致無法挽回的地緣政治災難。

朝鮮屢試不爽的威懾戰略

由於缺乏“確鑿證據”,美韓在政策選擇上十分有限。從根本上講,“無人機事件”就像一個黑匣子,要解開這個謎,必須找到黑匣子的關鍵數據。即便有充分證據證明墜毀無人機隸屬朝鮮,但在朝鮮半島嚴峻的地域政治現實麵前,美韓可能也無計可施。一直以來,美韓多次警告朝鮮“挑釁”會導致嚴重後果,正如“天安艦”事件一樣,麵對“無人機事件”,美韓仍舊將重槌子“高高地舉過頭頂”,最終還是要“輕輕地放在腳下”。

朝鮮軍事行動通常是經過精心度量,無論是在西部海岸“北方界限”的軍事行動,還是發射導彈、核武器試驗等方麵升級行動,似乎創造出了一種最佳戰略。通過“邊緣政策”,讓自己與周邊大國平起平坐,同時通過“瘋狂的挑釁方式”,“誘導”國際社會,尤其是要讓美國承認:朝鮮是一個必須要小心禮遇的國家。這得益於朝鮮有效的威懾戰略,其表現為兩個方麵:一是朝鮮在與美韓博弈中,扮演了“膽小鬼遊戲”中的“硬漢”形象。如果對朝鮮發動軍事打擊,朝鮮會“玩命到底”,使整個朝鮮半島陷入一片火海,美韓必須要考慮朝鮮報複行動導致的戰爭成本。二是朝鮮擁有了核武器。美韓盡管麵對的是幾枚性能不良的核武器,但對於常規戰爭成本都無法支付得起的美韓來說,一旦陷入核戰爭,其代價高昂,更是自不必說。即使美韓贏得了整個戰爭的勝利,核災難也會是整個朝鮮半島無法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