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台獨”勢力在“三月學運”中的角色
台海關注
作者:徐青
“反服貿”的“三月學運”之所以引起島內社會長達20多天的震蕩,有多重原因;而學運發展過程也暴露了島內一係列社會矛盾、兩岸問題,以及國、民兩黨內部權力鬥爭等問題。但這些原因、問題都不能掩飾或模糊一點,這就是,“台獨”勢力占領了此次學運的製高點,發動這波學運的核心因素是“台獨”勢力的反撲與選舉操作,亦即“台獨”勢力借2014選舉年時機,以操作學運的方式集結反撲,其目的一是“反中反國民黨”,阻擋兩岸和平發展與情感融合的腳步;二是撈取選票,避免在島內被徹底邊緣化。
“台獨”師生掌控“三月學運”
在“三月學運”中,無論是學運領袖還是幕後策劃者,我們都能看到其鮮明的“台獨”理念。
台灣媒體報道,學運幕後策劃人、“中研院”法律所副研究員黃國昌,是“台獨”團體“澄社”的前社長,與民進黨“學運世代”(民進黨的第三代——編者注)是同時代人。他長期介入校園改革、司法改革、學運,深受“黨外人士”及民進黨理念影響,“反中反國民黨”。
帶頭攻入“行政院”的魏揚是台灣清華大學研究生、“黑色島國青年陣線”發言人,隸屬蔡英文“小英基金會”,曾到民進黨“立委”姚文智的辦公室實習。他的外曾祖父楊逵曾在日本統治時期參與台灣農民組合及台灣文化協會,具有濃厚的抗日愛國的民族胸懷,但國民黨到台後卻將其視為“匪諜”(意為“共產黨的特務”)判刑入牢。受開啟台灣民主改革的“野草莓運動”影響,魏揚對他的祖輩更多的是回避。性格上較強的叛逆性,加之價值觀的錯亂,使得他很容易被“台獨”勢力引導利用。
此外,學生領袖之一陳為廷,曾擔任蔡英文2012年“總統”選舉時苗栗縣總部青年部會長。陳為廷參與社會運動多年,在“反旺中”媒體並購案(2012年,台灣島內出現一股反旺旺中時媒體集團並購中嘉公司案的浪潮,主要是由於民進黨及綠營認為旺旺中時集團老板蔡衍明具有明顯的傾中思想——編者注)的學生運動中,他表示,“反旺中”案等媒體壟斷問題,有比較多的擔心是“中國因素”;“中共政權透過台灣資本家的力量,逐漸侵蝕台灣公民社會,媒體隻是一個案例。這種侵蝕力量若再進入各行各業,台灣公民社會恐怕連反製力量都沒有了。過去中國對台灣的威脅也許是飛彈與壓縮國際空間,現在卻是透過資本流動、透過資本家的經濟力圍殺。這種狀況在過去十年、國共平台建立後,越來越明顯”。其“反中”、“台獨”思想可見一斑。
另一名學生領袖林飛帆則曾是蔡英文宜蘭競選總部的青年軍。林飛帆自2012年的“反旺中”案開始介入學運,他認同“台獨”所謂“媒體輿論集中化及傾中成台灣最大隱憂”,認為“旺中”案是“服務中國共產黨,試圖並購媒體,讓中國影響台灣”的事件,因此擔任了“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總召。林飛帆、陳為廷都挑明主張“台灣獨立”。在此次“三月學運”中,林飛帆也稱,他們的行動“在台灣與中國的關係之間,做了新的定義”,他們“告訴政府,台灣的未來屬於全台灣2300萬台灣人民”,台灣的未來應該由他們自己決定。
“台獨”勢力綁架民進黨
雖然本次“反服貿”爭議是由民進黨挑起,但從民進黨和“台獨”團體在這次學運中的角色來看,民進黨對學運的失控、隻能順勢操作,並努力與“台獨”團體切割,與“獨派”團體的掌控引導和樂見學運發展,兩者間有著相當不同的心態、作為。
應該說,民進黨和“台獨”團體雖然都反對兩岸簽訂服貿協議,但目的有異,目標設定上也不同。民進黨從去年6月兩岸服貿協議簽署後,就不斷阻撓其在“立法院”的審議,主要是出於選舉考慮,目的就是不讓國民黨在兩岸政績上得分。但是,仍然覬覦台灣最高執政權的民進黨,了解兩岸關係的重要性,不敢全盤“反服貿”,於是反對國民黨“立院黨團”的所謂“黑箱作業”就成了民進黨今年最佳的操作議題。而“台獨”團體則根本力拒服貿協議,台聯黨去年舉辦了600場次的“反服貿”宣導,今年又發起第二波全台“反服貿”宣導活動,要 “團結公義的力量一起來捍衛台灣,阻止大陸並吞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