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林在最新的火炮麵前服輸之後,其他人也不得不服軟,跟著馬林在軍校裏麵學習各科的軍事理論,並且進行軍事訓練,這些軍官雖然有些人武功不錯,不過真正進行起軍事訓練來,未必就比那些士兵的技能好。
將這些舊軍官踢出軍隊之外之後,朱由崧就開始在京營當中大刀闊斧的改造,此時山東的神樞營也已經北上京師,三大營理應有二十萬人,不過實際上卻因為吃空餉的問題,軍隊缺額達到了五萬人,因此朱由崧不得不重新招募士兵,補滿缺額。
雖說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不過北直隸一帶的旱災也造成了大批的難民,再加上地主大量購買農業機械,讓很多佃戶也失去了土地,出海墾荒算是一條活路,不過能夠留在自己的土地上,就算是加入軍隊當兵,那也沒什麼不好,而且朱由崧還提高了軍餉待遇,每年還有冬裝夏裝和春秋裝三套軍裝發放,這對那些年輕人的吸引力是相當強烈的。
仿照神樞營舊例,朱由崧將神機營、神樞營和五軍營三大營的舊製廢除,建立了九個師三個旅,約十七萬人,而其餘的三四萬人責備劃入了後勤部隊,原本明朝軍隊當中就有輔兵和戰兵的劃分,朱由崧這樣做也不惹人注意。
而朱由崧提出的“軍隊即軍校”的口號,隨軍軍校也辦得十分順利,“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能夠讀書習字這對這些大頭兵來說是一種不小的誘惑。隨著這些人識字率的提高,將校尉士兵五個等級的軍銜製也在部隊當中貫徹了下去,並且在軍紀當中明確規定了,在長官死亡之後,低軍銜的士兵和軍官必須承認高軍銜的軍官的領導,若是不從,可以當場擊斃,就算是最後活著的人,也將受到軍事法庭的審判。
原本李如柏還以為朱由崧肯定會在那些軍官大員麵前吃虧,畢竟就他一個小屁孩還想折服那些沙場悍將,那豈不是個天大的笑話?不過馬林還真被朱由崧跟鎮住了,不過朱由崧並不是是用什麼王八之氣,而是用先進的武器裝備和新式戰術!
“媽的,那個小屁孩王爺欺人太甚,都督,要不然我們直接反了他!”李如柏身邊的部將祖大壽不禁罵道。
李如柏連忙說道:“你們胡說什麼,我父我大明建功立業,功勳赫赫,作為他的兒子,這種事情連提也不要提?”
李如柏不想造反絕對不是有什麼忠貞之心,而是反了哪有現在這麼舒服?有朝廷給他們供給糧餉,來養他們自己的軍隊,要是反了,遼東那點人口也養不起他們那麼多的軍隊,他手下的那些軍隊還不得把他們自己給吃幹淨了?
李如柏雖然被罷免了右軍都督府右都督的頭銜,實際上他卻並不太過在意,就算是沒有這個頭銜,遼東邊軍仍然是鐵桶一隻,那裏充滿了李成梁時代留下來的驕兵悍將,又經過多年的聯姻關係,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利益團體,在他們看來,遼東就算是他們的地盤,文官到這裏來,也要跟他們合作,後世的“以遼土養遼人,以遼人守遼土”不過是因為這種情況的一種無奈的妥協。
李如柏故作悲痛狀,說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我們做臣子的,豈能夠非議君父之過?”
祖大壽仍然嘟嘟囔囔道:“都督,那個小屁孩算什麼君父?”不過看了看李如柏豪不在意的臉色,卻也沒心思繼續嘟囔下去。
不過李如柏的被罷免,卻讓徐鴻儒非常精細,他一臉喜色地跑到太子身邊,說道:“殿下,這次我們可有救了!”
太子朱常洛昨天晚上,服食過紅丸之後,又跟幾個江南進獻過來的美女一通胡天胡帝,此時正是精神恍惚,勉強睜開眼睛,說道:“原來是鴻儒啊,有什麼喜事啊?”
徐鴻儒笑道:“是大喜事啊,那北海王讓內閣罷免了右軍都督府右都督李如柏,這可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啊!“
朱常洛不禁奇道:“改革罷免幾個軍官也是常事,你要是看得上,就去把他拉攏過來就是,這種事情幹嘛還要對我說?”
徐鴻儒笑道:“太子殿下,您也知道我對民間的一些事情都很清楚,這位李如柏將軍可不是普通的軍將,就算是被罷免了,在遼東邊軍仍然有著我們難以企及的影響力,聽說在遼東邊軍,李成梁在開飯的時候會問那些邊軍士兵‘你們吃的是誰家的飯,為誰效命?’,他們就會說‘吃李成梁的飯,為李成梁辦事’,不過現在變成了‘吃李家的飯,為李家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