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竹風曾寫過一個短篇,內容是寫項羽和劉邦的。但短篇所承載的內容,是非常有限的,很多故事情節展不開。那是竹風並沒有接觸網絡小說,還在寫在文學雜誌上發表的小說。而接觸網絡小說,則是在2010年之後。
可惜的是,當初所寫的是一個解讀宋朝的紀實性作品,雖然在這部書中,在史書的基礎上寫出了許多竹風自己的想法,怎奈畢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小說,因此點擊率不是很高,收藏也就300多。
竹風之所以當初寫紀實性作品,可能也根據竹風的職業有關。竹風的職業,就是寫書和編書。然而,從網絡小說角度來講,紀實性的作品,可能紙質出版還可以,但卻不怎麼受網絡讀者朋友們歡迎。因為網絡小說,自有網絡小說的讀者,也自有網絡小說的形式與章法。於是,竹風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對網絡小說的閱讀和了解,才又在網絡上開書。
然竹風畢竟起步較晚,且在網絡小說方麵,算是個新手,很多網絡小說的門道,還在需要不斷摸索。
最初竹風寫《竊漢》,是看很多書沒有涉及楚漢之爭後,才決定寫的,可書上傳沒幾日,卻突然發現,幾乎在同一時間,卻出現了幾部寫楚漢之爭的小說。竹風所然靠文字謀生,以寫文字為職業,但竹風有一個性格,就是不想跟別人寫的相同,更不想隨幫唱影,糊弄讀者朋友們。故而,為了有別於其他寫楚漢之爭的作品,竹風隻好在原有構思的基礎之上,繞開別人可能要寫的內容,而采用拾遺補缺的寫法,寫出竹風心中所認為的楚漢之爭。
可以說,曆史的記載是死的,是有限的。但一個作者的思路和思想,卻是活的,隻要多加去想,多加生發開去,同時又能讓讀者朋友們在閱讀時獲得悅意,心情舒暢,便是網絡小說存在的意義。
當然,竹風不會將今後任何一部網絡小說寫成白開水,至少會盡力寫成像品茶一樣,令人飲後,能品出一種滋味。
關於這篇“閑話”,竹風早想寫,隻是一直沒有契機。當然竹風也怕說多了,使得其反,畢竟一個作者,靠的還是作品說話。任何題外之言,都屬囉嗦。另外,竹風本來也想學習大神們,在作品公告裏留下竹風的QQ號或者QQ群,但想到自己非大神,也不是小神,因此便沒有放膽去留。
但竹風也不是不願與讀者朋友交流,而是非常願意。因為能得到讀者朋友們的意見和建議,會更有助於一個網絡作者的寫作。畢竟一個作者,他不是孤立存在的,他要想獲得讀者朋友們的支持,就得與讀者朋友們融合,交朋友,才不失一個作者的氣度。
倘若有的讀者朋友看見了這篇關於《竊漢》的閑話,想交流的,可以在小說的頁麵留言,隻要竹風見到,必會恢複!
最後,希望讀者朋友們多提建議!竹風在此抱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