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7K已讀過《竊漢》一書的讀友,以及即將在17K會讀到《竊漢》一書的讀友們,竹風雖然不才,但此前也出版過幾本實體書。比如寫杜月笙的,寫黃金榮的,寫毛人鳳的,寫蘇秦的,寫吳起的,雖然有的已出版,有的未出版,但狄風寫書,從來都是寫以致用,而非用花招隻令讀友們閱後除了爽,便再無任何收獲爾!
當然竹風也深深地知道,時下有很多讀友學未業,就未成,便感到人生諸多壓力。故以都網絡當化解心中壓力做消遣罷了。然縱觀世界生活人生,又有幾人自甘總消遣下去呢?
早在幾年前,竹風就曾對自己的幾位好很友提醒過:玩固然可以,無論是網絡上的遊戲,還是與一些美眉交好,但如此玩者,必失去人生鬥誌,由此不妨試想一下:很多人並不是活在一種真空之中,既然你沒有活在真空之中,那麼你也就將由一個夢中之人,回歸成現實之人。
現實是什麼?現實就是活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的真正人生軌跡。
狄風不是傳經布道之人(當然竹風此前曾遇見過這種大言不慚的人),但竹風也曾年少過,知道人生拚搏的苦痛與辛酸,自強的路上,會有許多艱難。在這方麵,竹風為了表達自己的機遇和想法,在17K所開的《兄弟從不曾遠去》一書中,曾寫了一部分。但遺憾的是,《兄弟從不曾遠去》一書因在17K沒能獲得簽約,便隻好將後麵的事情簡單地交代了一下,便不得不忍心結尾。而這種草率與簡單的結尾,實屬不得已而為之!。
或許很多讀友們也清除,無論一部書寫得怎樣,即使這部書寫的再有啟示,可是令很多喜歡玩的讀友們看著不爽,且又在心裏有一種“老子什麼都知道!老子需要你來教我嗎?”一種抵觸情緒,那麼這部書不但很不受歡迎,可以說幾乎就死掉了!
有權威者說:“網絡小說,無非讓一些讀者消遣而已,入不得主流,也入不得正統,其不過是一些寫手胡言亂語罷了!然竹風涉足傳統文學十年,在發表文學作品之餘,依一些名家見過(無論文的武的),而一些鑽進傳統文學這條窄巷的文學愛好者,也見過許多,年長者七十以上,年少者不滿二十。這些人雖然年齡差距很大,學養也不一樣,但讓狄風深感他們有一個共同處,那就是如《竊漢》一書中的項梁和項羽一樣,自傲而又自負,即使你告訴他們前麵就是深淵和陷阱,他們也會不聽你的提醒,而把自己當成一個“風蕭蕭兮易水寒的壯士”,然後跳進這種深淵和陷阱中卻又不肯出來。
《竊漢》一書,在沒有與17K簽約之前,名為《西楚軍師》。最先所以要用《西楚軍師》這個書名,就是想讓本書主角如何運用謀略,去助項羽打敗劉邦這個流氓,然後讓英雄成就霸業,而不是讓一個不講解義氣的流氓或者說小人去成為一代所謂的帝王。
但在簽約之時,通過與責編交流,感覺若用《西楚軍師》這個書名,卻無法放開去寫,倘若主角狄風隻是個軍師(或者說僅是個謀士),那麼他知兵倒是知兵了,可他在後世所學的武術,可能就無法派上用處。而主角的性格,自然也就無法做到殺伐決斷,豪氣幹雲!
因而竹風出於主角的性格計,責編的意見計,以及要對很多讀友們在現實中也具有一種不服輸向上的精神計,便有了《竊漢》這個書名。
在這裏,“竊”者非盜也,而是當竹風在深感無法拯救項梁和項羽之後,隻好別無選擇地獨立一軍,以不服輸的姿態,與劉邦這個流氓無賴做繼續抗爭。並對“生當做人傑”這句詩,進行了一種全新的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