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公示語英譯中的語用失誤
文化藝術
作者:王明月
【作者簡介】王明月,女,遼寧錦州人,遼寧醫學院外語教研部講師,主要從事英語語言學和文學研究。
【基金項目】本文係2013年度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遼寧省旅遊景點英語規範化研究》(編號:L13DYY049)成果之一。公示語是人們生活中最常見的實用語言,是一種公開和麵對公眾的,以達到某種交際目的的特殊文體。公示語在我們生活中應用廣泛,幾乎隨處可見,例如路標、廣告牌、商店招牌、公共場所的宣傳語、旅遊簡介等等。公示語是國際化都市、國際旅遊目的地語言環境、人文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公示語在公眾和旅遊者生活中的重要意義,對公示語的任何歧義、誤解、濫用都會導致不良後果。錯誤的翻譯會影響一個城市、一個地區的形象和對外交流,也給外國遊客帶來諸多不便。吳偉雄《中文標語英譯淺談》認為:標語口號的翻譯,主要是英譯,越來越成為開放城市一個不可回避又頗感棘手的問題。因此,淨化城市語言環境,創造一個促進文明交流的開闊空間,是從事公示語翻譯的譯者的責任,也是所有從事外語工作者的責任。[1]
本文以語用學的語用失誤理論為分析框架,分析公示語英譯中的語用失誤問題。語用失誤不是指來自語言本身的語法錯誤等方麵的問題,語用失誤比語法失誤產生的不良影響更為嚴重,因為“語法錯誤隻表明使用語言不夠熟練,而語用失誤卻說明說話人的品質。”[2]
一、語用失誤
語言學家Jenny Thomas認為,語用失誤指表達不合適或表達方式不妥,不合目的語習慣等導致交際不能取得效果的這類語用文化錯誤。她在《跨文化語用失誤》(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一文中把語用失誤現象分為兩種:一種是語用語言失誤(pragma-linguistic failure);另一種是社交語用失誤(socia-pragmatic failure)。[3](一)語用語言失誤
語用語言失誤指將本族語對某一詞語或結構的語用意義套用在外語上造成的語用失誤。這類失誤主要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麵:
1.把漢英詞語一一對應造成的語用失誤
英語中的詞和概念與漢語並不完全是一一對應,而是呈現複雜的關係,翻譯時如果一一對號入座,就會鬧出笑話。例如:小心絆倒Be Careful Trip。“小心什麼”在英語中不用“be careful of”。這裏的“小心”是“警示—beware of”,不是特別“細心—be careful”的意思。為此,涉及漢語“小心”的英譯,如“小心路滑”可以有兩種譯法“Beware of Slippery Road”或“Caution:Slippery Road”;“小心地滑”譯為“Caution:Wet Floor”或“Watch Your Step”。
2.忽視漢英語言結構,表達方式之間的差異而造成的語用失誤
譯者不懂得在特定情景中英語有相應的、習慣的表達方式,因而在翻譯中套用母語的表達結構或誤用英語的其它表達結構,結果不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用意,甚至引起誤解。例如:高高興興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來。Go to work happily,and come back safely!這條公示語的用意是提醒司機小心駕駛,平安上路,安全回家,隱含著反映漢文化中相互關心的人際關係。英譯文卻套用了漢語結構,沒能表達其中的內涵,使一些不了解漢文化的西方人看了不解其意。從語用學的觀點看,用“Good Luck!”、“Drive carefully!”或“Safety first in driving”,就可以表達公示語所隱含的關心和祝願。
(二)社交語用失誤
社交語用失誤指由於在交際中因不了解或忽視交際雙方的社會、文化背景差異和交際規約而出現的語言表達失誤。許多公示語的英譯錯誤不僅是用詞不當或翻譯不準確,其錯誤根源在於缺乏對中西方兩種文化差異的了解。例如:(某市公共汽車告示)老年人優先候車Old People Waiting and Getting on First。在中國,我們常說“請為老、弱、病、殘和孕婦讓座”。然而,在西方,老年人往往不願別人說自己老,更不願別人用帶“老”字的稱呼來稱呼自己。因為在西方人看來,人老了就沒有能力了,就失去了驕傲的資本了。所以,英語中對年紀大的人表達上幾乎見不到表示老的“old”一詞,總是以委婉語(senior citizens)來稱呼他們。比如,在美國公交車上,人們常常可以看到:“It is law: Front seats must be vacated for seniors and person with disabilities”這裏就巧妙地避開了“old”一詞。因此,這個公示語正確的譯法應是“Senior Citizens First”。